排序算法总结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排序算法总结http://www.qqzf.cn/lizhi18275/

【篇一:排序算法总结

1、稳定排序和非稳定排序

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相等的数经过某种排序方法后,仍能保持它们在排序之前的相对次序,我们就说这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反之,就是非稳定的。

比如:一组数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经过某种排序后为a1,a2,a4,a3,a5,

则我们说这种排序是稳定的,因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后它还是在a4的前面。假如变成a1,a4,a2,a3,a5就不是稳定的了。

2、内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数都在内存,并在内存中调整它们的存储顺序,称为内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只有部分数被调入内存,并借助内存调整数在外存中的存放顺序排序方法称为外排序。

3、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功能:选择排序

输入:数组名称(也就是数组首地址)、数组中元素个数

算法思想简单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与第一个位置的数交换励志网http://wWw.qqZf.cN/;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交换,如此循环到倒数第二个数和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

【篇二:排序算法总结】

在计算机科学所使用的排序算法通常被分类为:

计算的复杂度(最差、平均、和最好性能),依据列表(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性能是O(nlogn),且坏的性能是O(n2)。对于一个排序理想的性能是O(n)。仅使用一个抽象关键比较运算的排序算法总平均上总是至少需要O(nlogn)。

内存使用量(以及其他电脑资源的使用)

稳定度:稳定排序算法会依照相等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值)维持纪录的相对次序。也就是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有相等关键的纪录R和S,且在原本的列表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列表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一般的方法:插入、交换、选择、合并等等。交换排序包含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包含希尔排序和堆排序

【篇三:排序算法的总结】

基数、冒泡、插入、简单选择、归并是稳定的,快速、堆、希尔是不稳定的。

一、插入排序

一)直接插入排序

定义: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insertionsort)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长度为m(假设)的有序表中,使之仍保持有序,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长度为m+1的有序表。

算法思路:设有一组关键字{K1,K2,…,Kn};排序开始就认为K1是一个有序序列;让K2插入上述表长为1的有序序列,使之成为一个表长为2的有序序列;然后让K3插入上述表长为2的有序序列,使之成为一个表长为3的有序序列;依次类推,最后让Kn插入上述表长为n-1的有序序列,得一个表长为n的有序序列。

算法时间复杂度:此算法外循环n-1次,在一般情况下内循环平均比较次数的数量级为O(n),所以算法总时间复杂度为O(n2)。

直接插入排序的稳定性: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二)折半插入排序

定义:当直接插入排序进行到某一趟时,对于r【i】。key来讲,前边i-1个记录已经按关键字有序。此时不用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而改为折半查找,找出r【i】。key应插的位置,然后插入。

三)2-路插入排序

四)表插入排序

五)希尔排序

定义:希尔排序(shellsort)是D.L.希尔(D。L。Shell)提出的“缩小增量”的排序方法。它的作法不是每次一个元素挨一个元素的比较。而是初期选用大跨步(增量较大)间隔比较,使记录跳跃式接近它的排序位置;然后增量缩小;最后增量为1,这样记录移动次数大大减少,提高了排序效率。希尔排序对增量序列的选择没有严格规定。

算法思路:

①。先取一个正整数d1(d1<;n),把全部记录分成d1个组,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看成一组,然后在各组内进行插入排序;

②。然后取d2(d2<d1)。

③。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操作;直到取di=1(i>=1),即所有记录成为一个组为止。一般选d1约为n/2,d2为d1/2,d3为d2/2,…,di=1。

二、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主要是根据记录的关键字的大小,将记录交换来进行排序的。交换排序的特点是:将关键字值较大的记录向序列的后部移动,关键字较小的记录向前移动。这里介绍两种交换排序方法,它们是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一)冒泡排序

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R【1、n】垂直排列,每个记录R【i】看作是重量为R【i】。key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飘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1、算法思路

(1)让j取n至2,将r【j】。key与r【j-1】。key比较,如果r【j】。key<r【j-1】。key,则把记录r【j】与r【j-1】交换位置,否则不进行交换。最后是r【2】。key与r【1】。key对比,关键字较小的记录就换到r【1】的位置上,到此第一趟结束。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就象最轻的气泡冒到顶部一样换到了文件的前边。

(2)让j取n至3,重复上述的比较对换操作,最终r【2】之中存放的是剩余n-1个记录(r【1】除外)中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3)让j取n至i+1,经过一系列对联对比交换之后,r【i】之中是剩余若干记录中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4)让j取n至n-1,将r【n】。key与r【n-1】。key对比,把关键字较小的记录交换到r【n-1】之中。

算法时间复杂度: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是,当原始关键字序列已有序时,只进行一趟比较就结束,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

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由霍尔(Hoare)提出,它是一种对冒泡排序的改正。由于其排序速度快,故称快速排序(quicksort)。快速排序方法的实质是将一组关键字【K1,K2,…,Kn】进行分区交换排序。

算法思路

①以第一个关键字K1为控制字,将【K1,K2,…,Kn】分成两个子区,使左区所有关键字小于等于K1,右区所有关键字大于等于K1,最后控制字居两个子区中间的适当位置。在子区内数据尚处于无序状态。

②将右区首、尾指针(记录的下标号)保存入栈,对左区进行与第①步相类似的处理,又得到它的左子区和右子区,控制字居中。

③重复第①、②步,直到左区处理完毕。然后退栈对一个个右子区进行相类似的处理,直到栈空。

由以上三步可以看出:快速排序算法总框架是进行多趟的分区处理;而对某一特定子区,则应把它看成又是一个待排序的文件,控制字总是取子区中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现在设计一个函数hoare,它仅对某一待排序文件进行左、右子区的划分,使控制字居中;再设计一个主体框架函数quicksort,在这里多次调用hoare函数以实现对整个文件的排序。

快速排序主体算法时间运算量约O(log2n),划分子区函数运算量约O(n),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它显然优于冒泡排序O(n2)。

三、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文件的最后,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

一)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simpleselectionsort)也是直接选择排序。此方法在一些高级语言课程中做过介绍,是一种较为容易理解的方法。

算法思想:对于一组关键字{K1,K2,…,Kn},首先从K1,K2,…,Kn中选择最小值,假如它是Kz,则将Kz与K1对换;然后从K2,K3,…,Kn中选择最小值Kz,再将Kz与K2对换。如此进行选择和调换n-2趟,第(n-1)趟,从Kn-1、Kn中选择最小值Kz将Kz与Kn-1对换,最后剩下的就是该序列中的最大值,一个由小到大的有序序列就这样形成。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与第一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交换,如此循环到倒数第二个数和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并且排序是稳定的。

二)堆排序

定义:树形选择排序(锦标赛排序),1964年威洛姆斯(J。Willioms)提出了进一步改正的排序方法,即堆排序(heapsort)。

堆是n个元素的有限序列{K1,K2,…,Kn},它当且仅当满足如下关系:

这是一个上小、底大的堆。若是一个上大、底小的堆,只需把“<=”改为“>=”即可。堆是一种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向量做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当对它的结点由上而下,自左至右编号之后,编号为i的结点是编号为2i和2i+1结点的双亲。反过来讲,结点2i是结点i的左孩子,结点2i+1是结点i的右孩子。图9、7表示完全二叉树和它在向量中的存储状态。结点编号对应向量中的下标号。用堆的概念分析向量中的数据,它显然满足(上小、底大)堆的关系。不难看出满足堆的逻辑关系的一组数据,可画成二叉树的形状,并且它是一棵完全二叉树树形。因此,也可借助完全二叉树来描述堆的概念。若完全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值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则从根结点开始按结点编号排列所得的结点序列就是一个堆。在图9、8中(a)、(c)是堆,(b)、(d)不是堆。

堆排序的算法思想: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④。……

⑤。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②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堆排序中hea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堆所对应的完全二叉树的树高度log2n相关。而heapsort中对heap的调用数量级为n,所以堆排序的整个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并且堆排序是不稳定的。

四、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一类与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不同的另一种排序方法。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归并排序有多路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可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这里仅对内排序的两路归并方法进行讨论。

两路归并排序算法思路:

①。把n个记录看成n个长度为l的有序子表;

②。进行两两归并使记录关键字有序,得到n/2个长度为2的有序子表;

③。重复第②步直到所有记录归并成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表为止。

算法实现:此算法的实现不像图示那样简单,现分三步来讨论。首先从宏观上分析,首先让子表表长L=1进行处理;不断地使L=2*L,进行子表处理,直到L>=n为止,把这一过程写成一个主体框架函数mergesort。然后对于某确定的子表表长L,将n个记录分成若干组子表,两两归并,这里显然要循环若干次,把这一步写成一个函数mergepass,可由mergesort调用。最后再看每一组(一对)子表的归并,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子表表长不同,换句话说,是子表的首记录号与尾记录号不同,把这个归并操作作为核心算法写成函数merge,由mergepass来调用。

(1)稳定性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

(2)存储结构要求可用顺序存储结构。也易于在链表上实现。

(3)时间复杂度对长度为n的文件,需进行趟二路归并,每趟归并的时间为O(n),故其时间复杂度无论是在最好情况下还是在最坏情况下均是O(nlgn)。

(4)空间复杂度需要一个辅助向量来暂存两有序子文件归并的结果,故其辅助空间复杂度为O(n),显然它不是就地排序。

注意:若用单链表做存储结构,很容易给出就地的归并排序。

【篇四:排序算法总结】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常见的四大排序类型的算法已经列出来了,现在,我向从分组的概念上去总结一下各种排序算法。

首先列出四种类型常见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shell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归并排序)

对于插入排序:第一种简单的插入排序是单纯的插入排序算法,比较老实的一步一步地移动。分组思想体现在排序的整个过程,把列表分成两段:前面是有序的,后面是无序的。整个过程就是将无序元素转入有序之中。第二种插入排序是不老实的插入排序,移动时,是几步几步的跨。分组思想体现在,每一次进行n的跨越时,把相邻n长度的元素看作一组,然后对这n个组进行插入排序。

对于交换排序:第一种是简单的老实的交换排序,老老实实地交换。分组思想体现在整个过程,列表分成两部分,后面部分保存有序大元素,从前面部分不断的找较大元素,放入后面部分。与插入排序时,不要找放入位置,放入位置每次是固定的。第二种是复杂的不老实的交换,交换一般不发生在相邻元素之间,分组的思想体现在分组依赖于一个基准,使得列表可分成左右两部分,基准左部分小于基准,基准右部分大于基准,并且其中体现了划分的思想。

对于选择排序:第一种是简单的老实的选择排许,老老实实的选出较大元素,与特定位置的元素交换,分组体现在整个过程中,列表由两部分组成,有序部分和无序部分,无序边界朝有序发展。第二种排序是一种特别的有趣的排序算法,过程中,所有元素依然被分为有序和无序部分,但是在处理时,把元素分成了一个个家庭,家庭里有父亲,和左右孩子。这时的分组只是帮助完成有序到无序的转换。

对于归并排序: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含有分组思想的排序算法。归并当中,将列表层层分解,到最小单位,然后层层聚合,使得最顶上的一层有序,和其他算法不一样,整个过程,并没有明显的有序和无序的分组。励志名人名言http://www.qqzf.cn/

【篇五:各种排序算法总结】

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1、冒泡法:O(n*n)

2、直接插入排序:O(n*n)

3、选择排序:O(n*n)

4、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

5、归并排序:log2(n)*n

6、堆排序:log2(n)*n

7、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会再无聊地把他们俩交换一下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当前元素比一个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852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当然,刚开始这个有序的小序列只有1个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比较是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也就是想要插入的元素和已经有序的最大者开始比起,如果比它大则直接插入在其后面,否则一直往前找直到找到它该插入的位置。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一直往右走,当a【i】<=a【center_index】,其中center_index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数组第0个元素。而右边的j下标一直往左走,当a【j】>a【center_index】。如果i和j都走不动了,i<=j,交换a【i】和a【j】,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i>j。交换a【j】和a【center_index】,完成一趟快速排序。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比如序列为53343891011,现在中枢元素5和3(第5个元素,下标从1开始计)交换就会把元素3的稳定性打乱,所以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刻。

(5)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把序列递归地分成短序列,递归出口是短序列只有1个元素(认为直接有序)或者2个序列(1次比较和交换),然后把各个有序的段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长序列,不断合并直到原序列全部排好序。可以发现,在1个或2个元素时,1个元素不会交换,2个元素如果大小相等也没有人故意交换,这不会破坏稳定性。那么,在短的有序序列合并的过程中,稳定是是否受到破坏?没有,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如果两个当前元素相等时,我们把处在前面的序列的元素保存在结果序列的前面,这样就保证了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也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6)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有时候有些属性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先按低优先级排序,再按高优先级排序,最后的次序就是高优先级高的在前,高优先级相同的低优先级高的在前。基数排序基于分别排序,分别收集,所以其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7)希尔排序(shell)

希尔排序是按照不同步长对元素进行插入排序,当刚开始元素很无序的时候,步长最大,所以插入排序的元素个数很少,速度很快;当元素基本有序了,步长很小,插入排序对于有序的序列效率很高。所以,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比o(n^2)好一些。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所以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

(8)堆排序

我们知道堆的结构是节点i的孩子为2*i和2*i+1节点,大顶堆要求父节点大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小顶堆要求父节点小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在一个长为n的序列,堆排序的过程是从第n/2开始和其子节点共3个值选择最大(大顶堆)或者最小(小顶堆),这3个元素之间的选择当然不会破坏稳定性。但当为n/2-1,n/2-2,……1这些个父节点选择元素时,就会破坏稳定性。有可能第n/2个父节点交换把后面一个元素交换过去了,而第n/2-1个父节点把后面一个相同的元素没有交换,那么这2个相同的元素之间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所以,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篇六:内排序算法总结】

二分法插入排序:

算法思想简单描述:

在插入第i个元素时,对前面的0~i-1元素进行折半,先跟他们

中间的那个元素比,如果小,则对前半再进行折半,否则对后半

进行折半,直到left>right,然后再把第i个元素前与目标位置之间

的所有元素后移,再把第i个元素放在目标位置上。

二分插入排序是稳定的,平均时间O(n2)

本文地址:排序算法总结http://www.qqzf.cn/lizhi18275/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