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考察报告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学习考察报告http://www.qqzf.cn/lizhi23013/

【篇一: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和了解浙江发展的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站”建设的机遇,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2003年10月11日至2003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书记、市政府曹副市长带队,有市直相关部门及十一县区主要领导参加的一行20余人赴浙江学习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干部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我们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依托溪洛渡电站建设,加快永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绍兴、诸暨、义乌、温州。我从接到参加考察的通知后,自己就把重点定位在温州。在一些资料上曾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形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三个模式”,即“温州模式”、“深圳模式”、“苏南模式”。因此,有幸参加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组,到了三大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理应花更多的精力作一些深层次的学习与了解。从杭州到温州沿途听取了所到地方党委或政府的情况介绍,同时参观了杭州的娃哈哈集团,绍兴的袍江工业区,环城河整治,喜临门集团,诸暨的服装业、五金业、大唐袜业,中国珍珠之乡,义乌的大市场,温州的正泰集团及柳市电器、永中阀门、市区服装、打火机、鞋革等生产基地和市场。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启迪最深的还是温州。据介绍,20多年前温州“三少一差”突出:一是国家投资少;二是人均耕地少(0、4亩);三是资源少,交通条件差,在沿海地区发展也是较为滞后的。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发展了,崛起了,创造了温州模式,成为全国发展的领路典型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温州的发展如此之快呢?靠的就是温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温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温州,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温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温州模式”的什么基本精神。

(一)温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温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市场建在国外、国内,在全国设立了成千上万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店和温州专柜进行销售;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温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温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2年当地民营企业“八大王”入狱,民营企业发展受到挫折;84年“八大王”平反,温州迎来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春天,干部群众放开手脚,投入了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温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温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温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温州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温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场“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200万温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温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三是温州区域经济是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温州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规模为主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服装、打火机、鞋革等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产生了区域性规模效应,使温州民营企业不仅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四是温州区域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温州的成功,第一是靠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第二是温州人穷则思变;第三是温州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兴起于北宋,形成于南宋的永嘉学派,它的代表人杨叶适,他们提出了一个事功学说,主张惠工通商,这种文化底蕴就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温州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物化在温州人的身上,表现为人人都想当老板,形成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来自千家万户的温州人,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用了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了千金万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温州人“不找市长找市场”,全力发展商品经济。就连下岗职工也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不找市长找市场、不言下岗言转岗”,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温州的企业是我要干,而不是人家要我干,所以是主动的。它有一种内在的冲动,也就是温州企业建立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温州模式”的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人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贫苦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十分勤劳,善于学习,甘于吃苦,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哪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没受到过或很少受到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陈规,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温州人不远千里到那里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在那里发现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而又不去学。学习温州,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的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启示之二:从温州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克服困难、去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市场经济的文化。要知道,在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之初来自各方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也多批次派干部到温州“灭火”等等。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政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政策,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的火越烧越旺。而在我们这些地方,决策层尽管千呼万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但在相当一个层面的部门或干部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要去“吃”一口,这是其一;其二是面对招商引资,高喊开放开发,欢迎你来投资,但是不主动出击,而是坐等上门。后来又觉得人家是来赚钱的,心理不平衡。所以,可以对你热情,也可以不热情,吃、拿、卡要随之产生。学习温州,就是一定不要怕“肥水流进外人田”,特别是不要怕别人赚钱。

启示之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温州在干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没有文件,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看实践中需不需要,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做通的,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有文件的照执行,没有文件的创造文件,实践与文件有抵触的,绕道走,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三个代表”和认真落实发展是硬道理。如农民手里有钱却没有城镇户口,进不了城,他们就集资建农民城,从异地回温州没航班就包机,自己开辟航线,异地商场不上温州货,自己就租柜台卖自己的货;分散的家庭经济规模被列为私有制的样板,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既解决规模小的问题,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这个思维的特点是: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讲,我都要试试看。试不成拉倒,试成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而我们这些地方由于受落后的官本位的影响,不少人的思维的特点是唯实的少,唯书、唯上的多,做官讲保险,责任找落脚点,讲话发言讲安全感,导致敢闯的难闯、想试的难试……

(四)应该学习的基本精神

1、温州人淡漠于意识形态之争和热衷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生生不息的推动力量。这种力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繁荣,也是整个现代文明的进步。温州人勇于承认自己的追求物质的动机,这比他们已经取得的那些物质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励、保护广大群众的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群众自己会找到致富之路。

2、温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为了致富、为了创业,要不断追求、不断开拓、不断前进,永不满足。由于传统的影响,我们这些地方的人们往往安于现状,很容易满足,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小富即安”,不想再干了,沉溺于搓麻将,上饭馆。

3、温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为了致富,人们异常勤劳,敢于冒风险,工作不挑捡,努力学习本领,善于适应环境,即使极端偏远、极端艰苦的地方,都有温州人在奋斗,在创业。但我们这些地方却不一样,人们也想生活过得好,但又图舒服,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干那些“苦累”之活,甘愿在当地受穷也不愿到外面去闯荡,寻找发展的机会。

4、温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讲双赢重诚信,温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竞争,又较为团结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荣。所以温州的所有制结构是多元的,经营主体是多元的,它的市场也是多元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温州的灵魂是创新,商业文明的核心是诚信,经济格局的特点是灵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多元。

三、围绕大电站,推进产业布局大调整,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

溪洛渡电站建设的机遇已来临,如何实现服务与发展共赢,在支援溪洛渡电站建设的前提下,如何使移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为此,重点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要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二是要加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把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环境。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做好移民工作

征地移民工作是当前的焦点、难点。自今年四月孟连协议签定后,在施工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多批次的移民群众上访,游行、张贴小字报、辱骂干部、围攻深入移民区做工作的工作组。针对这些问题,县委政府先后召开干部大会、移民亲属机关干部座谈会、老干部会等各类会议,多次从乡镇及机关抽调200多名干部坚持长达四个多月的工作;还组织了老干部代表、移民代表到孟连考察。经过多方面的思想发动,贴近群众,交心谈心,移民群众由抵触到理解、到配合进行实物指标复查。9月18日开始历时两个半月,全面完成了施工区移民的实物指标现场调查工作,现正进行归类,分析、利用。当前,重点是争取政策、组织内外迁。在移民政策的争取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移民搬迁的宗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二是土地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移民没有能养家糊口的基本土地,将产生长期的不稳定;三是移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历史性、长期性、社会性、群众性、国际性,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把握;四是面对电站建设,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在业主与移民利益分配上找到最佳结合点。既要积极而为,大力支持,又要维护移民的应得利益。五是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应学习温州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现有标准是十几年前制定的,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移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政策的合情、合理、科学,老百姓最讲实惠,施工区移民已为电站建设作出了牺牲,应得利益兑不了现,既搬不出,也稳不住。县委、政府有决心和信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恳请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二)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随着溪洛渡电站筹建工作进展加快,给永善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永善的“支持与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要根据溪洛渡电站建设需要和目前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健康需求和消费趋势,结合资源优势,从资源、市场、时空综合考虑,重点抓好有市场、有特色、效益好的产业群体,提升产业品位,使产业结构调出规模,调出“亮点”,调出“卖点”,迅速把产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在机制上要坚持政策带动、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带动、项目带动、科技示范带动及专业村、专业户带动战略,培植一批种植、养殖示范大户和龙头企业,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销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江边、高二半山、高寒山区分类指导,分层发展的原则。

在高寒冷凉地区,突出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发展养殖业为主,努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发展羊、肉牛,依托“云南半细毛羊”品种资源优势,在马楠、茂林、伍寨、码口等乡(镇)建设半细毛羊扩繁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和“借母还儿、产子分成”的成功经验;减少高寒冷凉片区生猪饲养比例,减轻人畜争粮、争地压力;种植业中,以优质脱毒洋芋为主,其它作物为辅。在二半山区,以发展粮食作物、生猪为主,解决群众致富的问题。在江边河谷地区,以发展规模化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为主,解决群众率先奔小康的问题。

围绕建设“沿江百里绿色产业经济带”,抓好“三群两基”建设。

——发展壮大以生猪、家禽、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群。二半山以生猪、家禽为主,适当发展厩养山羊、肉牛,充分利用二半山粮产丰富,桔杆数量大的优势,大力普及生化、氨化饲料,科学饲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与高寒山区羊、肉牛合力形成畜牧产业群。同时,扶持发展肉制品加工企业,带动产业群的发展。

——发展壮大以魔芋、砂仁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群。把魔芋、砂仁发展成为经济作物中的龙头产业,用以带动油菜籽等作物的发展。充分发挥“金江魔芋”、“金江砂仁”的优质品牌效应,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巩固砂仁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强化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财源,达到富民、壮乡、强县的目标。

——发展壮大以花椒、脐橙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群。以江边干热河谷地区为主,充分利用沿江自然资源,以金江花椒、红桔、脐橙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优质金江花椒和以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在规模和加工上大做文章,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发展1—2户龙头企业,提高附加值。带动核桃、板粟、白蜡虫等产业以及二半山区的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培植蔬菜基地。随着溪洛渡电站筹建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施工队伍和外地商人陆续进入县城,蔬菜、肉食等食物供应问题已成为迫切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分两期规划建设4万亩蔬菜基地,年提供商品蔬菜8万吨。

——优质粮基地建设。以二半山区为主,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以优质大米和优质玉米为主,其它杂粮为辅,狠抓农技措施推广,努力提高单产,增加复种指数,使有限的耕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转变观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树立“竞争农业”新理念。进一步深化对县情、乡情镇情的认识,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与农业基本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推广农业科技结合起来,抓好优势农产品的布局,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二是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农民自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势产业向自然优势区域集中布局的原则、重点突破原则、择优发展原则、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原则、科技先导原则、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动原则。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解决好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问题。四是扶龙头、建协会、亲能人,解决好生产与市场的联接。解决好龙头连市场、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问题。建立农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自我服务。大力扶持营销大户,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六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使每一个支柱产业,从规划布局、基地建设、品种引试、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人才、有措施,环环抓紧抓实,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七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开发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为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八是讲文明,树新风,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解决好文明言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特别是农村、集镇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讲排场、铺张浪费等方面的问题,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三)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大城市容量,做美城市景观

为适应支持服务溪洛渡电站建设的需要,围绕构建“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市”的形象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加大县城扩容改造力度,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在规划管理上,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按规划确定的城市目标定位进行建设。已聘请重庆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县城15平方公里总规和8平方公里建设性详规。根据规划,我县将在县城老城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北片城区,积极配合三峡公司建设好电站施工生活区,着手开发南片新区,通过溪洛渡大道、振兴大街、民通路相连接,力争在五至十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布局和体系。

二是在开发模式上,坚持按照“组团、连线、成片”的思路,实行组团式开发与连片式发展相结合。

三是在资金来源上,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前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辟融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多渠道吸引外来投资商和本地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坚持把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招商的路子。对公益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鼓励性产业投资项目,实行协议出让,规划勘察成本、一级土地市场费、公共设施建设费完全由开发商承担;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拍卖;享受和兑现优惠政策,实行“收支两条线”,采取先征后扶持的办法进行。

【篇二: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名师带动战略,博兴县教育局于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县首批名师共49人,先后到莱州双语学校、青岛二中、青岛南京路小学学习考察。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的名师带动战略、青岛二中的素质教育、南京路小学杨屹校长的情趣教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将此次外出学习考察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不知不觉,大巴车已将我们带到了响誉省内的现代化学校——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欧式风格的学校建筑。在校园导播的引领下,我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双语实验学校的校园设施、校园文化建设,观看了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十年校庆晚会”录像,聆听了赵福庆校长《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报告。一天的学习研讨活动,转眼而逝,但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强烈的人文魅力、鲜明的办学特色、快乐的生命课堂和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迪,我为双语教师精湛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所折服。身为教师,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方向上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获得了最大限度地发展。我想,这既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正是这种“角色效应”让老师们在双语的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点”。双语学校研究型名师、管理型名师、课堂型名师、特殊才能名师等相继脱颖而出,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辩证地看,服务学校,为学校发展尽一份力,也是在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在为双语教师拍掌叫好的同时,我们应该做的就不仅仅是为自己准确定位的事儿,恐怕更重要的是自我专长的深度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花园的明天也才会更美丽。

2、从青岛二中王校长的经验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中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校教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力争每40分钟就要有让学生有一点小成绩。特长发展也是二中的一大特色。在课余时间,学校组织竞赛班将有相关兴趣的优异学生集中在一起,配以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各科的竞赛相关知识点,进行专门辅导。除文化科的特长发展外,学校还有专门的艺体特长班,国际班等。每一学期,青岛二中都将举行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都在固定时间召开。学校举行此类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中大到整体的规划、设计,小到海报的张贴、道具的摆设,都由学生自主思考、共同完成。这些不同内容的活动,给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展示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他(她)们的素质教育的思路是那么清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那么透彻,对素质教育的课程观是那么明了。如果他们的教育理念不那么超前,青岛二中就不会开设五十多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也就不会把高雅的交响乐团作为校本课程请进学校让学生欣赏,也不会出现学生组成模联(模仿联合国大会)社团参加国际模联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听了王校长的素质教育经验介绍,感到他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划一步步进行的,才会取得今天这样好的成绩。

3、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是听青岛南京路小学杨屹校长谈她的情趣教育,他刚从青岛市试验小学调到南京路小学担任校长,正在准备将情趣教育在新的教学土壤上移植、培育,开出灿烂的花朵。她说“情趣教育思想的形成既不是妙手偶得,也绝非一蹴而就。应该说,最初进行情趣教学实践,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语文课,能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希望通过直观的方式吸引孩子的视线,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要老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让孩子快乐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情趣教育就是这些办法中的一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教育理念的深化,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情趣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思想,还应是一种教育境界。它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达到一种有情、有景、有思想的境界。明理与体验共存、自信与机会共舞、智慧与参与共生、健康与生活共求,以文化浸润、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让爱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情趣充满学生人生成长的历程,实践着‘学习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教育理念。在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在不断地摸索、探讨中,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母语学习特点,逐步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和人格健康成长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理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心灵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走近杨屹反思自己,那么,我们会发现,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在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平淡而又平凡的教育细节中。如果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听取来自不同心灵、不同个性的声音,师生的精神交往就会成为可能;如果我们的教育都充满人文精神,都充满爱,那么,我们的教育与教学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师生生命的对话与交融,教学活动闪现的就不只是科学的光芒,还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魅力。

三天的学习,尽管时间短暂,但我收获了许多,而更重要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愿我的感受能为您抛砖引玉,使您在深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由于个人水平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三:赴意大利人力资源培训团学习考察报告】

由北京市人事局组织、北京人才交流协会协办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团一行22人,于2002年9月14日至10月5日在意大利、德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考察。此次学习培训考察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内容丰实,结合实际在意大利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国家,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程序及技巧;公司对员工的业绩评价办法及晋升标准;企业如何发挥员工的潜力并留住人才;员工的薪酬制定方法、标准;员工的补助奖励标准及方式。在德国培训的内容为职业培训与鉴定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作用等。既有专家学者授课,又有对企业的实际参观学习、座谈交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借鉴了经验,学到了知识,对推进我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本次学习培训的主要收获

(一)为了明天,需要持续不断地培训各个层次的人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明天的高层管理者来自于今天的低层员工,要想使企业这艘“航船”永不沉没,就必须不惜工本培训自己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员工。

意大利和德国的企业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他们共同认识到,人才是公司成功的奠基石,培训人则是奠基石的建造过程。有坚实的基石,大厦会耸立不倒;没有所需的人才,企业就不能发展。人非生而知之,人的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的,大抵成功的企业都会培养自己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提高了员工、管理者的的素质,才能创造高品质的企业和得到滚滚的财富,百年树人的功业当然更将惠及后代。

在培训考察中,我们发现意大利、德国的企业领导者们的思想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黄金资源,因此,一流企业必须广泛参与职业教育,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第一,“双元制”的培训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即学校与企业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学生从4年制小学毕业后,进入主体中学,其中部分学生经过5年修业期满后与工厂企业签订合同成为工厂企业的学徒,同时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3年后成为技术工人。在职业培训期间,学徒每周3至4天在工厂,企业按照工商行会颁发的培训规章进行培训,1—2天在学校按部颁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实践与理论课之比约为7:3或8:2,学习费用绝大部分由企业支付。

“双元制”培训模式的特色在于:自始至终都以立法的形式将企业与学校连在一起。

第二,企业办大学模式。

企业办大学,这是现代企业日趋复杂时期应运而生的现象。企业办大学,不仅可以大面积地培训员工,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经教育机构认定,企业大学也可授学位,以使企业及时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不过这一模式只适用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只能采取联合办学或委托公共教育机构培训员工的方式。

第三,产学合作模式。

在意大利和德国,在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时,都很注意与高校的联合与协作。同时开设部分研究生班,学员一般都是具有四、五年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他们边学习边工作。产学合作,不仅发挥了高校科技、人才、信息的优势,也利用了企业基础、设施、资金的优势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以产助学、以学兴产。

第四,驻外培训模式。

为了使驻外业务人员适应海外文化及习惯,以便有利地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德国、意大利的一流企业均不惜重金竞相开展驻外培训。为适应全球性竞争励志网http://wWw.qqZf.cN/,大众公司提出培养世界性经理:在任何地方都象在自己家乡一样,能适应别国的文化传统,考虑问题全球化,但行动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开展业务要本地化。

第五,岗位轮换培训模式。

对各级管理人员,意大利的一些企业采取五年调换一次工作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每年1月1日进行组织变更,调换的幅度在5%左右,调换的工作一般以本单位相关部门为目标。对于个人来说,通过几年的轮换岗位,有利于成为一名全面的管理人才,业务多面手。

(二)走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取胜利,必须既有科学的管理和高科技人才,又要有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因此,在注重科研开发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但是培训仅仅停留在言传身教和不定期进修还不够,必须使企业的人员培养成系统化、体系化。

西门子公司在人才培养上就走了一条系统化的道路。迄今为止,西门子技术培训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包括一般培训、专门培训和继续培训。一般培训是普遍性的;专门培训是为西门子公司专业生产而进行的特殊培训,只适用于西门子公司;继续培训则是针对在职职工的知识更新和适应新技术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

实践证明,意大利、德国企业在培训和人才系统培养的做法有效地提高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三)建立科学薪酬制度及福利政策。

通过赴意大利培训和考察,对意大利企业员工的薪酬制度及福利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员工的薪酬及福利政策方面有着独自的特点。

1、企业员工的薪酬制度。

意大利企业员工的薪酬一般均由三部分构成,即国家统一的基本薪酬、企业合同薪酬和企业追加薪酬。各部分薪酬的基本功能和确定方式是:

第一,国家基本薪酬。是国家对企业员工薪酬的最低控制标准,具有强制的法律功能,要求企业在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时不得低于这个标准,否则将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制裁。

国家基本薪酬标准是由国家工业联合会和员工工会谈判确定的,每三年谈判调整一次,经双方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后,以“劳工总协定”的形式在全国发布执行。“劳工总协定”按照行业不同,确定不同的薪酬标准,从目前情况看,金融、银行机构的标准较高,商业、服务行业的标准相对较低。在同一行业按照员工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薪酬标准,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领导层、管理层、职员和工人,其中职员又分为七级,工人分为五级,以体现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技术含量的高低。

第二,企业合同薪酬。是具体企业对本企业员工确定的劳动报酬,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本保证。它是由员工与工作单位(或部门)谈判确定的,每年谈判调整一次,经双方谈判达成协议后,共同签订“企业劳工合同”。“企业劳工合同”是在国家劳工总协定的基础上签订的,是对国家“劳工总协定”的补充。一般情况下,企业劳工合同规定的员工报酬要比国家“劳工总协定”确定的基本薪酬要高。企业劳工合同不仅规定了企业员工应获得的劳动报酬,还规定了劳资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劳工合同一经签订,同时具有法律效应,双方必须严格执行。

在一个企业,总经理(或执行董事)不直接参与或干预员工的分配,员工的劳动报酬由所在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决定,但单位(或部门)领导分配的依据是总经理(或执行董事)下达的工资分配总额,工资分配总额的确定一般以年初计划完成产值(或经营额)的20%提取。

第三,企业追加报酬。是企业对员工的奖励措施和手段,目的是激励员工勤奋工作,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对员工的追加奖励额度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市场价位确定,奖励形式有发放奖金、加班费、晋职、晋级等。对员工的追加奖励报酬由总经理(或执行董事)决定实施,一般情况下,在超额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有权提取超额部分的20%对员工实施奖励。

2、企业员工的福利政策。

在意大利,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长期拥有一批高科技人才和骨干人才,因此也决定他们不但在薪酬上有吸引力,在其它福利待遇方面也必须优厚。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让员工加班加点,特殊情况下需延长工作时间时,要按规定付给加班工资;二是社会保险,除按国家规定为员工建立各种保险外,多数企业都结合本企业特点为员工建立其它保险,如商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子女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

第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意大利、德国的企业领导者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用正确的人才观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的状况和管理。他们认为企业能否运作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它促使员工尽职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这一切又取决于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得到各方面的人才。有了人才,企业才有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企业和人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才观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企业与人才的关系。能否得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即使得到了人才,也一定留不住。

一个企业能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该企业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师在讲课中例举了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一个企业超过另一个企业的原因是该企业的拥有优秀人才。如:有一家大公司买下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快餐连锁公司,解雇了该公司的经理人员,用自己的人去取而代之。一年半后,这家本来利润很高的企业竟出现了赤字。买方公司未能意识到,他们应该买下的,不是卖方公司下属的几百家餐馆及设备,而是卖方公司最宝贵的资产——管理这个快餐连锁公司的经理队伍。不把这些人买下来,马上就会看出这笔买卖得不偿失。企业和人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在在意大利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买方公司坚持要求卖方公司的经理留任一段时间,并常常用条件宽厚的协议鼓励这些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员继续增加营业额和利润。同时,一个经理要使你的部下感到自己重要,首先是要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的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使其发挥冲天干劲。其次要当好经理必须懂得人们取得成功的价值,最好的方式是表扬他们。表扬是一种极其有效的鼓励形式。

2、拥有大批一流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

在培训学习中,教授利用了大量的事实,说明要创造企业的明天,有赖于今天的企业中人的努力,企业明天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今天人才的竞争力。是人才托起了奔驰汽车公司,因此,奔驰汽车公司提出:拥有大批一流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经营之根本是造就人,在当今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经营中,人才成了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不但需要具备物色人才的慧眼,更加需要有爱护、使用人才的“诀窍”。得才不易,用才更难,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怎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他的上级不予重视,没有适当的指导、培养和监督的措施,那么他纵使有天下的才能也无以施展。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没有“嗜才如命”的基本思想,企业的生命就会慢慢枯竭。人才需要培养,更要使用得当,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要善于爱护和使用人才,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二、体会与启示

(一)树立人才是企业之本的观念,是进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

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宣言、没有国界的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因此,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我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通过本次出国培训学习考察,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对待人才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各方面的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人才,就有了企业的一切,这是被成功企业实践所证明了的。意大利、德国的一些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用人方面首先在于它们有各自独特而正确的人才观,能否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观,是进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

(二)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取决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计划、持续不断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劳动技能、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但在培训中一定要坚持明确培训目标,把握教学要点,内容设置要紧密结合实际,与员工从事组织的工作关联性一定要强,形式要新颖有趣,方法选择要得当,确保培训内容能在工作中得到运用,以使企业员工的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们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一些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没有设立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有的甚至早已停止对培训投资。这是非常危险的。人力资本需要培训才能增值,离开了培训只能是不断折旧、贬值。

(三)薪酬设计公平为本。

薪酬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机制,也是本次通过培训学习对我们启发较大的一点。科学的薪酬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建紧密协作的团队;反之,则会阻碍员工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

公平化薪酬设计是当今组织进行薪酬设计的基本形式,正确的公平化薪酬应该是:第一,公平化薪酬设计的前提是科学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就没有公平化的薪酬设计。第二,公平化薪酬设计的实质是员工的一种感觉。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是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公平化薪酬设计的实质要求我们,一是不仅要注意报酬的绝对值,还要关注报酬的相对值,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得的薪酬是公平的。二是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第三,公平化薪酬设计的形式是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公平的有机统一。组织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三种公平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漠视任何一种公平,都可能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以上是本次赴意大利、德国培训学习考察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收获体会启示。我们将把本次学习考察的先进管理知识、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以借鉴,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20XX年XX月XX日

【篇四: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感受第一考察学习小组本次共考察参观了3所院校,其中高职院1所、高职校2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高职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系部管理模式、内部分配制度等,较之这三所院校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等,我校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差距外,而与徐州经贸高职校、徐州财经高职校差别不大。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系部,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校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入新校区后,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急剧增加,有可能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1个及以上班级班主任的情况,而对班主任的考核必须强化,奖惩力度要加大。此外,还可借鉴其他高职校的模式,即从校外聘用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人负责2~3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要坚持“优质优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挂钩,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励志名人名言http://www.qqzf.cn/

【篇五:名校学习考察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6日,全县初中校长、初中教研室有关人员赴滨州、江苏,对滨州的九户中学、堡集实验中学、清怡中学和南京二十四中共四处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长途奔波的疲惫已经消退,但名校考察带来的冲击却愈加清晰而生动。回顾四校之行,虽然行程安排紧张,考察也大多是从校容校貌、学校材料和接待报告中进行了感知,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索和调研,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同行的二十几人还是一致认为此行大开眼界,获益匪浅。特别是每天的讨论,更让我们个人的感悟在集体交流中得以提炼,在共同思考中有所升华。现将考察体验和个人思考整理如下:

一、考察体验

(一)九户中学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是九户中学的一大特色,真正做到了让校园的每一方草地、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着润物无声的教育,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使我们很受鼓舞;九户中学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展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学会学习为重点,探索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个性展示,达标巩固”等为主要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有序的精彩课堂,使我加深了对课改的理解;课间操近距离贴身跑20分钟,这种军事化的跑操使我找到了我校自身的存在不足;“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总之,对九户中学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十五里园中学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二)堡集实验中学

滨城区堡集实验学校坚持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内涵发展,收获丰富改革成果。以立项课题研究为龙头,以“小课题”研究应用为主要内容,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平台,以导学案设计实施、网络教研、梯度培训、教研专刊等为重要手段,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与效果。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该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三七自主课堂”模式,即“三大步、七个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三大步”为: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拓展延伸。七个环节为: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答疑;成果交流,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同组交流,纠正补充;异组交流,质疑拓展。这一改革,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落在了实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会思考、会质疑、会学习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三)滨城区清怡中学

滨城区清怡中学积极探索“以学定教,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重模式研究但不搞模式化,在依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体育教师总结出了“246”模块式体育教学模式,音乐、美术采取了双环节教学模式。学校开发了《清怡校报》《教研园地》《学法指导》《德育指南》《校本教材经典系列》《初一过渡教材》《在课改的沃土上耕耘》以及学生错题日记、教师妙题集锦等一系列校本课程。

(四)南京二十四中

南京二十四中的和谐校园,美丽的校园给我们带来更多感悟和启发,独巨匠心的班级环境,洒满爱心的成长空间,充满信心的学生笑脸,格外用心的教师团队,给我们学习考察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浓浓的书香,悠悠的花香,淡淡墨香的小班教室,记录学生成长、分享教育心得、撰写教学反思、实现对话交流的二十四中教育博客,“教师俯身为友,学生学高为师”的内校园亮丽风景,以及“关注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追求和内在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叹不已。在南京二十四中“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确实不再是一句口号,再就是他们用网络分享教育的感悟,唤起更多人对教育的思考,通过学校的博客网,改变了教师的思想,增进了师生的沟通,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更让一批教师在反思中促进了专业发展,让每一个走进这个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教育独特的魅力。在二十四中,学生真诚欢笑,教师满脸自豪。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质量是我们办学之本,也是学校焕发长久生命力的源泉。

二、启示与思考:

(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好的办学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学校教育的一面旗帜或品牌,是学校管理者可继承延续的一种文化脉络,它在某届校长手里诞生,却不会因这届校长离去而缺失,它早已具有了某种文化力量。所谓“三流学校看校长,二流学校看管理,一流学校看文化”,好的理念是一种精神引领,一所学校如果打造不起自己的办学之魂,就会缺少一种灵气,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枯竭。教师的成长发展愿景是否与学校发展愿景同步非常重要,学校要给予教职工这种方向上的精神引领,才会使学校和教职工的发展更具张力。

(二)工作的创新和管理的精细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这里特别突出的是东庐中学,他们以行动验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穷则变,变则通”的老话,不墨守成规,从变革中硬是冲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创出了名气,不管他们是不是发展的全面,是不是真素质了,但他们的确摔掉了窘迫,迅速改变了原状而让人瞠目。“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他们在某些方面对我们大有启发和鉴照。

(三)以人为本,做足校本研究和队伍建设功夫

人力资源是最大的生产力。真正以教师为本,真正团结、调动教职工,充分发现、发挥他们的才能,是办好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学校工作要以学生和家长为本,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要着力研究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方法。好的学校,不仅仅是高质量的,还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对照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反思我校的教育工作实际,我们深深地感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紧迫与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必须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严格管理,精细求实,发展特色,打造品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好的教育场所,形成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学校将努力打造成为一个"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圣园、成长乐园",老师和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篇六: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以校党委书记为团长的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进行考察,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目的。现将考察情况和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实校党委提出的“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开拓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在联合办学、合作科研、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生海外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学习和借鉴国外学生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具体洽谈中外合作办学事宜等。

二、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代表团先后访问、参观了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南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高校,拜访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会见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留学、海外就业服务机构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团在博士山学院访问,该校行政总裁吉尔·拜德女士、达雷尔·凯恩和澳科集团董事长郑长厚先生等接待了我们。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学院对我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介绍了博士山学院的基本情况。

博士山学院(BoxHillInstituteofTAFE)创建于1924年,位于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是一所由澳大利亚政府建立的学校,目前是澳洲最大的TAFE学校之一。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有各类学生35810,留学生1360人。各类常规专业有527个,短期专业有327个,BHI是全澳有权颁发学士学位的TAFE院校。

该校有学士课程,也有普通课程。课程形式包括:短期课程,远距离课程,网上课程,培训职业培训课程,职业证书任证等。各种课程不仅适合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学,也适合在职人士进修。学校采用小班教育,教职工均受过专业培训,富有经验并热心施教,能提供专业而友善的教学支持。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设施保证了所有课程的顺利进行。

博士山学院以其高质量和国际水平的教育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以满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学院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就是“GlobalEducation”(全球教育)。由于其在国际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2007年墨尔本市予以颁奖表彰。

拜德介绍完情况之后,周书记简单介绍了我们访问的主要目的和意愿。他说,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把博士山学院作为我校在澳大利亚主要的合作对象,此次来访就是具体洽谈和启动双方联合办学事宜。博士山学院的办学理念先进务实,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实训体系及模式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办学实际的需要,双方进行联合办学,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双方达成和尽快实施联合办学协议。同时,提出建立联系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陈曜——-JILLBAIRD)的建议。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赞赏。

下午,博士山学院汽车及生物专业的负责人凯恩和皮特分别介绍了各自专业情况;拜德介绍了相关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情况,就双方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运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师派遣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达成一致,周书记代表我校与博士山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之后,凯恩、郑董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汽车、机械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实习实训车间等场所。

3月8日,代表团到莫纳什大学考察,参观了莫纳什大学校园,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团参观了詹姆斯库克大学。

3月12日,代表团到南昆士兰大学访问,副校长福勒、副校长兼机械工程系主任布伦、国际部主任劳恩以及院系有关人员接待了我们。双方介绍了各自办学情况以及机械、土木、建筑工程等专业情况,探讨了学生培养、专升本、本读研等相关事宜,就学分互认、学生到南大拿同等学位、以2+2、3+2等合作交流形式达成了基本意向。

3月14、15日,代表团先后参观了悉尼大学,悉尼奥运村,悉尼歌剧院,拜见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白刚参赞。白参赞向我们介绍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学、就业的有关情况,周书记介绍了代表团出访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白参赞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技能教育很发达,我们的办学思路和做法算是“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适应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需求实际,完全赞同和热情支持中澳合作办学活动。

3月17日,上午代表团拜见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发展局亚洲部主任冯跃进教授。下午,在冯主任陪同下到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进行访问,国际部主任BETH、机械工程学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双方就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尽早启动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两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汽车、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车间。

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还拜访了当地教育服务机构和组织,并就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进行了富成效的会谈,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计划框架,近期还会细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深刻认识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学习与借鉴。

(一)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质很好。所到之处,无论路旁偶遇还是街上问路,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社会十分重视教育。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不允许学生待在家里,既不读书又不工作。对教育的投入是全社会性的,除政府下拨充足的财政经费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健身房等。企业也会向有关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如我们参观学校的汽车系实验室里有许多新的发动机、各种部件都是由各汽车制造厂自愿捐助的,供学生实习实训、拆卸复装使用,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况。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为本”,深感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体系上,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术学院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进TAFE学习没有年龄限制,而学习的费用只是普通大学的十分之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十分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方面,澳洲校园没有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美化绿化得非常好。在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悠闲自在地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里、实验室里上课、做实验。学校各种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里、实验室里、活动中心里很多东西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学生有自己经营管理的学生中心,设施更加齐全,活动便利。

(四)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发达,体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训),上职业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往往还是在职带薪上学。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博士山学院也属于这类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学校教育经费十分充裕。但从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建设大多以“高效、实用、够用、物尽其用”为原则,学校建设布局合理,朴素大方,自然和谐,舒适便利。学校的体育设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书籍都是对学生学习有用的,而且全国各学校及各级政府图书馆资源共享。学校师资配置合理,专职教师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但都要进行严格考核、选拔、培训和聘用过程,保证胜任本职工作,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十分精练,但素质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到澳新考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别的蓝,空气也非常清新,到处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澳、新的大学校园,一般都是没有围墙,没有气派的门楼。校园的建筑与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协调,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了大学社会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当地有关高校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访问行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一)此次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成功访问启动了与澳洲高校实质的合作,扩大了国际合作空间,是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与博士山学院在汽车、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签订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协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合作交流意向,这不仅拓展了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领域,也充实和丰富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实现校党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国别、新的专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为培养本地区支柱产业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三)访问期间,代表团抢抓时机积极宣传襄樊学院的办学特色、校园风貌和人文环境,宣传襄樊市的攸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强了外国朋友对襄樊学院、襄樊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学院,代表团副团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曜用PPT形式介绍了襄樊学院和襄樊市,得到该校领导的热烈赞赏。

(四)在访问过程中,会见了澳洲教育服务机构,了解了学生出国留学、海外就业的最新形势和运作模式,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源,为开辟海外就业市场打下了基础。

(五)通过十几天的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英联邦制教育模式及特点,深深体会到澳、新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统、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是我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的宝贵参考资源。

五、建议

1、认真研究澳洲大学,特别是被访院校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并进行科学改造,积极引进。

2、分析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办学定位,注重做到教学型要有针对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应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尽量减少空、大、虚的比例。必修课要向专业基础方向倾斜,共公课、选修课要向职业技能方向倾斜,紧跟科学发展、工业进步、技术革新,适时吸收、引进新东西,让学生能学到更实际、更实用、好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3、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搞好人才培养定位,走出一条理论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适应全球化形势需要,在国内外都能就业的实用人才。

4、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系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系院办学能动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灵活、机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5、理工科类专业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实行模拟现场、“情景教学”、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教学模式。

6、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积极引导教师溶入社会、紧跟时代、深入实际,与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充实和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验。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专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改进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各系院员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必要的生活设备。

7、保障实验室、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时间,自主自愿自在地进行各种实验、实践、实训和设计创造活动。

8、继续完善与博士山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要注意跟进,争取尽早启动和实施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总结、提炼我院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和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利形势,把国际教育学院办成国际化教育的实验田。研究和设计相关方案,探索和试行学分制。

9、一切为了学生,引导和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新的视角思考学生就业取向,积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加大海外就业力度。

本文地址:学习考察报告http://www.qqzf.cn/lizhi23013/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