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http://www.qqzf.cn/lizhi13269/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

教学反思行为,如同教师的研究、示范、指导、应答行为一样,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全部教学行为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行为。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习过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改的客观要求。那么,教学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径,应当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信息论表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馈信息等随教学进程不断调谐整合,确保教学系统信息转换流畅并且流量适中。教师能够且应当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中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要准确捕捉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就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和原则,除了知识性评价外,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要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要快捷捕捉某一章节或片段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形成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管理调控及时等优势。实施形成性评价可尝试以下方面入手:①随时提问供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评价他们听课情况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形成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③实践中密切注意学生操作过程,看方法步骤正确与否、反应敏捷与否、有无创新意识,评价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表明,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一般涵盖以下层面:一看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积极性高低;二看学生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性如何,地理学习能力如何;三看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实践或实验活动动手能力、速度如何,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能力;四看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STS关系等。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篇二: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刘丽静老师在“森林资源”一课中以好大一棵树的歌曲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森林资源内在联系的认知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认知情境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刘老师在本节课讲解到位,屏幕的景观吸引学生探索森林资源的奥妙,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励志网http://wWw.qqZf.cN/,在教师指导下找出教材的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拓展了教材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观摩,了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中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主体,怎样实现主体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与教师如何成功地引导和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还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同时,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大脑并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跟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篇三:我的地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做到四个基本点: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其实,每当茶余饭后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还在进一步不断反思。

【篇四: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

教学反思行为,如同教师的研究、示范、指导、应答行为一样,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全部教学行为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行为。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习过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改的客观要求。那么,教学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径,应当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励志网http://wWw.qqZf.cN/;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信息论表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馈信息等随教学进程不断调谐整合,确保教学系统信息转换流畅并且流量适中。教师能够且应当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中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要准确捕捉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就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和原则,除了知识性评价外,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要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要快捷捕捉某一章节或片段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形成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管理调控及时等优势。实施形成性评价可尝试以下方面入手:①随时提问供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评价他们听课情况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形成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③实践中密切注意学生操作过程,看方法步骤正确与否、反应敏捷与否、有无创新意识,评价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表明,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一般涵盖以下层面:一看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积极性高低;二看学生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性如何,地理学习能力如何;三看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实践或实验活动动手能力、速度如何,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能力;四看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STS关系等。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篇五:地理教学课后反思】

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课后小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

整堂回顾就是给一节课打一个基本分,产生一个总体认识,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比如:在讲“印度”一节时,我根据地形区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北部山地组、中部平原组、南部高原组,每组同学根据课本中的文字和地图分析各区内的自然环境,在了解了自然环境之后,分析本区的经济状况。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课后我进行了很好的小结,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回顾小结,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其次,课后小结有助于我们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得”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比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时,我采取了分组在图上做图上旅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我是这样做的:在班级中提出倡议:让我们现在一起去旅行吧!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从赤道出发,沿东经15度经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去旅行,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然后提出要求:

1、南边三行从赤道向南走,北边三行从赤道向北走,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2、看课本第74—75页相关地图、景观图片和文字;

3、讨论过后,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从而可以总结出本区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但是在经过热带草原时,所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在图上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突破口,我想为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提供空间。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查询、搜集、读图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讲此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失”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也不必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比如在讲“经纬网”一节时,在工作之初的几年中,教学就有些不得法之处。只是按课本上的顺序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告诉了学生,没有注意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高估了学生,认为我讲一遍,他们就能明白,结果到考试时全傻眼了。把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记下来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第三:课后小结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了依据。

教师讲课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但有些教材也存在着某些不成熟或有缺陷的东西,这样在不适应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老师可通过小结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用心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应用教材,并把实际教学效果写入课后教学小结里,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工作。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

第四,课后小结为我们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而言之,课后小结是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本文地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http://www.qqzf.cn/lizhi13269/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