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范文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教育案例范文http://www.qqzf.cn/lizhi19855/

【篇一:幼儿园成功根基教育案例】

班级管理真实故事之如何矫治任性幼儿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铭铭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故事案例: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一、解决的方法:

(一)、了解孩子心理,开启心灵之窗

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看到铭铭骂他奶奶,说脏话,伸手就打小朋友时。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的问他,铭铭你为什么骂奶奶,他说奶奶给我擦屁股时把我弄疼了。我说:“老师不是教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着小眼睛望着我不说话。我抓住这个机会,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为都说给他听,一边说他的不良行为,一边讲小燕子、小乌鸦怎样捉食给妈妈吃,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毛泽东爷爷是怎样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样感恩老师的,通过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和家长谈心,从源头解决问题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缺乏感恩之心。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从小,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的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然后,要求家长教会孩子,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动。让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劳动。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示范导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用感恩的事迹来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多措并举、及时矫治

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铭铭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铭铭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铭铭,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铭铭的正确行为。要求铭铭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铭铭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活动中情绪稳定了,对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铭铭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总之,对待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的幼儿,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延续和巩固。

【篇二:班主任教育案例】

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赵艳铭

一、案例

欢快的下课铃响了,所带的班级刚结束的是一节数学课。备课组里正好有老师在听课,一般情况,有老师听课时,班级学生会更听话、更配合一些。但是听课老师刚进办公室就气愤地对我说:“小伟同学怎么回事?根本不尊重老师,傲气十足,简直目中无人。”向数学老师一问,原来小伟同学在数学课上不时“指出”老师几何图画的不够精确、随意发表意见、言谈间流露出一种轻视,根本不像一个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像在故意与老师为难似的……唉,又来了,真让人头疼!

二、案例分析

1、小伟其人:说起小伟同学,他对学习的态度是老师们都公认的,字写的工整,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有,遇到老师能问好,经常校服穿着整洁等;大会上发言也较从容。可以说对一些同学具备一定榜样作用。但在行为规范方面则不敢恭维:不少课上随意言谈;课余喜欢拿粉笔、废纸团、洁具等在教室里追赶打闹;对同学言行不得体;对集体不太关心,做事随意且缺乏责任意识等。经常能看到他的“表演”,同学和任课老师也常常来“告状”,每次都及时对他制止或批评指正,也觉得他是聪明学生,进行过很多次耐心细致教育,还到他家做过几次家访,与他家长一起和他长谈,并激励他等,但收效甚微,他依然表现出随心所欲。

这之前已经有不少典型事例:一次值日打扫卫生时,将桶里脏水从二楼厕所窗口往外倒,跟他谈话时,他觉得没什么,不过好玩而已;另一次,因他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叫他帮忙把置于后黑板边沿的黑板擦送到前面时,他反手拿了,顺势一下扔过去,砸到了前面黑板上,令上课老师和前面同学目瞪口呆、心惊肉跳,问他时,说人家叫他扔就扔了;再有一次,老师指出他作业本上的作业不够认真时,他在老师批语后写了“你脑抽”三个字,虽有擦过痕迹,但字仍清清楚楚存在,找他时,还说只是跟老师开个玩笑;课间与同学在教室里串跳比赛,投影屏幕也差点被拽下来,把自己也吓坏了;征询上团课意愿时,他举手了,挤给他一个名额,他也去上课了,却自说自话不参加考试,还美其名曰“不足十四岁”……

因此再提到他,第一反应就是头皮发麻,因为一般说来,这些事情分别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可以说不奇怪,但却都集中在一个学习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且屡教屡犯,作为他的班主任,我的失败感在不断增强。虽然每次事情之后的谈话或批评教育都能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却无法令人放松,甚至常常“铁马冰河入梦来”,就像有一颗不定时炸弹,总担心他会突然出现麻烦的“创举”,这不,又来了。

2、对小伟的分析:这次,我并没马上叫他来谈话,而是冷静思考,把他的所有“典型事例”进行了仔细反复的分析,并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拥有和谐家庭,家长们素质也不低,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他较成功的事例:如在一次全校升旗仪式前的认真准备讲稿和大胆、流利的发言;较好接受了班级交给的寒假任务及较认真完成的电子小报等。终于归纳得出一个结论:小伟特别想表现自己,希望时时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但又并未真正懂得如何表现。

3、与小伟的谈话:第二天,招呼他到办公室,没有批评他,而是较放松地亲切聊天一样,先一一表扬、分析他几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抓住的不错,体现了自己的才能。接着谈到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指出社会并不青睐过分谦虚或特别内向的人,更喜欢能大胆展示自己的人,并肯定他愿意表现自己的积极性符合时代发展。他很开心地进入了谈话状态。

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展示的结果:合适的表现既能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能力,获得更多机会等;但如果不合适的表现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他人看重自己,甚至可能会让人生厌。这些谈话也水到渠成,取得了他的认同。

再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表现自己:如课堂上,与老师的积极呼应,既能使课堂和谐,也能激发老师授课热情,多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反之对老师“挑刺”,盲目表现聪明,则会显出愚蠢、目中无人、缺少修养,影响师生上课情绪等;在与人交往时多点诚挚、热心,会表现出自己的宽怀和良好修养;而在做事时多点沉稳、肯干,则能表现自己的睿智和坚毅……总之,时时、处处都能表现自己,就看你如何做。他脸上露出了羞愧。

最后表示:相信他会换位思考,时刻注意如何表现自己,体现真正的聪明。

4、初步效果:谈话结束时,从小伟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一种心悦诚服,他认真地点了点头,真挚地表示:一定注意自己的表现,慢慢改正,争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当然,小伟虽很认同这次谈话,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习惯,不可能马上彻底改掉。值得欣喜的是:从这以后,小伟上课时,对老师的态度好多了;有时可以发现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努力克制自己的一幕;当正在进行的错误被指出时,他会马上停止,接受批评也虚心多了。而且,连带效应,班级里原来爱“附和”他的学生也少了。也但愿小伟能多点自律励志网http://wWw.qqZf.cN/,尽快改善自我,为良好班风建设出力!

三、案例反思

1、教育不易,有效教育更难: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基本都是“正规军”,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总能或想办法能较好解“惑”,有鉴可借,可见,“业”相对好授。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方面,尽管也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有丰富理论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任何他人的特异性,绝没有一个现成的教育模式可搬。却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道”之“传”:如学生的年龄、性格、家教、修养基础等,老师对此的把握、心境、教育时间和习惯等,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再说,也无法即时评价“惑”解得如何。可见“道”相对难“传”呀!

而但对学生进行教育,又是每位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之一。尤其是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中学生,虽并非都如小伟一样“麻烦”,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否则可能会影响群体发展。而要想使教育更为有效,既需要多种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对具体的人各个方面有较清楚的了解,更需具备一定预见性,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接触小伟一年半以后,也只能说,才相对准确地“把脉”,可见真正了解一个学生不容易,要使每一次教育都很有效更难。

2、教育反思:①对于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建立在多方了解、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②教育之后自己再多回味教育过程,并反思教育的有效性,也提高教育的师生满意度等。③基于此,教育应该尽可能注重一个延续性,最好别蜻蜓点水,浅尝辄止。④现在多数学生得到太多的“爱”,但常缺少严格的“爱”,尤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更应严格教育,道理讲透,力求达到“信其道”的效果。⑤班级整体是面,学生个体是点,要想班级“太平”,必须稳住一个个点,尤其像小伟这样比较有影响的点,最好能让他发挥积极带动作用,至少不能起反作用。

【篇三: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范文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篇四:班主任工作教育叙事案例】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张强(化名)同学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学生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无法逃避,只有正视现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于是,我找他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他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我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心想:非把你转化过来不可。

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课,身为他们班主任,学生一般不敢睡觉,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

谈心、聊天,这是做学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一些爱好特点,例如喜欢上网、喜欢打羽毛球等。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主动关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好”,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了质的变化。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不仅工整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我校的一位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批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励志名人名言http://www.qqzf.cn/

【篇五:教育案例范文】

未曾预约,却现精彩

课堂是解不开的结,学生是猜不完的谜。

每个课堂既是一个已知数,又是一个未知数,已知在于预约:预约的精彩可以纷呈,预约的精彩可以醉人,然而未知的精彩也许更诱人。当面对一堂语文课,教师就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为学生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场景,还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的平台,是无法预约的精彩,没有预约的精彩往往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教师要冷静对待,顺势利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把欣然而至的精彩留住。

经典案例

又是一周作文时,本周的作文课讲的是如何写好人物,这对我们班的孩子来说着实是个大难活,不是写的特点一箩筐各个不具体,就是人物形象完美化、个性超凡脱俗化,大大脱离了生活。为此,课前我可是在备课上狠花了功夫,准备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逐个击破,要好好教教他们以事写人这样的写作方法。

上课了,正当我动情地分析应该怎么写好人物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名貌似家长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来我班找一个姓李的女同学,可是我们班根本就没有这个女孩子,而那位家长一口咬定孩子就在我们班,顿时教室内一片嘈杂,同学们七嘴八舌:

“这是谁的爸爸啊,是不是你爸爸啊?”

“瞎说,我爸爸才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呢!”

“不知道他找谁呢,连自己孩子都不知道在哪个班的啊?”

“他有着外地口音,他的孩子应该也不是本地人。”

“他有点像隔壁班李娜的爸爸,我好像在哪见过他。”

……

经过交谈,确定班里没有他的孩子后,那位家长暂时离开了我们班,可教室内的热情却全然没有消退。

“同学们,请安静,我们继续讲……”好不容易大家的情绪被我强势地抚平了。不一会儿,那位毫不放弃的家长又去隔壁的几个班找了起来,于是难免的,熟悉的身影又在我们班门口来回穿梭,一趟又一趟。这时教室内又骚动起来,同学们由窃窃私语转为高声议论,大家的好奇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头不住地往外伸,眼睛的聚焦不约而同地集中于一点。

我反复提醒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不要讲话。然而,我的提示却一点点效果也没有。怎么办,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我相信,在同学们眼里,现在的突发事件比我的课堂要精彩百倍,真是让人又气又急。我停止了说话,冷冷地注视着他们,可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全班四五十个人此刻却没有一个觉察到我的不快,讨论声是那么的忘我。正当我忍无可忍想要爆发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念头在提醒我:“我一定要找个有趣的话题,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想到这我灵机一动,现在的四年级学生作文细节描写是一最大难点,我何不好好利用这次“意外”在课堂上进行一段描写?想到这我顿时感到舒了口气:“好吧,你们喜欢看就让你们看,我先不讲评了,但是大家得看仔细了。”

随着那位家长消失的身影,课堂慢慢地安静下来。看着学生因为兴奋而熠熠闪光的眼睛,涨得通红的笑脸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刚才那位家长外貌是怎样的?他找人时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当他发现找不到人时,你猜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顿时,课堂上出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画面,同学们小手林立,你一言,我一语:

“他长的和我爸爸差不多高,差不多有173,不过脸上看上去比我爸爸沧桑,看来工作挺辛苦的。”

“老师,他讲的是外地口音,是外地人,说话的时候眼睛还不时地左顾右盼,额头上还渗出了汗水,看来很着急。”

“他一直在我们几个班之间跑来跑去,肯定很累,找的很辛苦。”

“他左嘴角还长着一颗痣呢……”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哈哈地笑成了一大片。

有的同学甚至从那位家长找孩子这件事上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街上和妈妈走失的经历,说出了自己找人时的焦急和无奈。

我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就接着话茬说:“是啊,从大家的言语中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个有心人,能处处留心生活,那么请你们用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一写他的出现吧,要求是写真实的,如果能写出自己特色的话就奖两朵大红花。”学生们都哈哈笑了起来,积极性也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八分钟后,六个学生当众宣读了自己的片断,十五分钟后,全班同学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上交了满意的答卷。

看着眼前的一摞练笔,这一次再也没有出现让我担心的假、大、空,无一例外的都写出了人物的真实表现,有些有肉,回归本色,事半功倍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自我反思:

托·富勒曾说过:“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其实,课堂上的看似“意外”的“机遇”经常不约而至,可是面对所有的未曾预约,并不是每次都像这次一样能够险中求胜,这也是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最主要原因。

教育中经常会碰到“有心栽花花不发”的尴尬,也会获得“无心插柳柳成荫”惊喜,作为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敏感的心理去洞察捕捉可能出现的有价值的精彩。课后我常常想:假如当时我对孩子们发怒了,那么结果肯定是截然相反,他们无奈接受了,心情低落了,精彩不见了。我很庆幸自己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我“填鸭式”的教学不着痕迹地转化成了同学们的自主探索,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让学生畅所欲言。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天真可爱的,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我们只有抛弃以学业成绩或其缺点的外壳才能看到每一学生的真实面。实际上,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瑰丽多彩,当教师能无私地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或老师时,他们是在享受学习,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骄傲。在这节课上,我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他们让课堂清新温暖;我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他们让课堂五彩斑斓;我给了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他们让课堂精彩纷呈、充满活力;我相信了学生,他们让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没有预约,我喜欢在这样的生成中与学生共同经历思考,经历蜕变,经历成长,经历喜悦!

教育延伸

在传统的教育意义中,我们都信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需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预想到课堂中学生的不同表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但是课堂教学又是是千变万化的,再优秀的老师、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本文记叙的就是其中的最微小不过的小插曲,插曲虽小,但是却涉及到另一个面,那就是提醒教育者要具备教学机智,坦然面对未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生拉硬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转换教师的认知,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预设外的情况,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从而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有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回避不成,化拙为巧,乱中悟道,反生精彩。

专家点评

“好课”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对“好课”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它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有效性、课堂生成性、师生互动性和教学反思性。

纵观本堂课,足见这“五性”,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化拙为巧的功力,这就是教学机智,这就是动态生成。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被这样那样的不经意打断自己的预设,阻碍教学进程,那么如何掌控这一切,靠的是教者观念的转变。课堂中教师从先前的“镇压”,到其间的“恼怒”,直至最后的“顺应”,足见观念正在一级级转变,她蹲下身子,感性地走进学生心灵,理性地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所需,以学习者的身份去读懂学生,把准学生的脉搏,和学生的理解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直至多的精彩随机生成,这精彩是动态流淌的精彩,看似信手拈来,天然偶成,实乃可遇不可求。它时刻提醒着教师要淡化高高在上的身姿,躬身倾听花开的声音,为展现精彩而自我积淀。

当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因为兴奋而熠熠闪光的眼睛,涨得通红的笑脸”,我也一样的欣喜——真是没有想到教育的精彩就在这样的时刻得到呈现,更没想到撞击出来的智慧火花竟然如此绚烂。这让我们明白精彩的语文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生成无法预约,课前预设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凭借教学机智捕捉生成契机进行生成性教学,只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高尚的人文素养,先进的科学理念,卓越的教学智慧,才能展现这份没有预约的精彩!

【篇六:教育案例范文】

斯霞老师师范毕业后,到小学教书,从此再也没离开过小学教育这块土地。她爱生如子,善解人意,敢干承揽学生错误的育人艺术,她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对我们深有启发。

30年前,临放寒假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表彰会的高潮是“三好学生”上台,校长为他们颁奖。

王强坐在下面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都上小学五年级了,自己还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他农家子弟,学习成绩一般,所以他很自卑,觉得“三好学生”这辈子与自己无缘。

“快,校长喊你上台领奖,你是‘三好学生’啦!”突然旁边的“大胖”用胳膊捣他。“什么?”王强回过头来,难道福星真的照到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他仿佛从梦中醒来,王强走上台去。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了主席台上,他像城里孩子一样向校长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很奇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学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校长把“三好学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王强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当时肯定全场都笑了。“大胖”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真想不到,他信了!他信了!”这时王强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往台下跑。

此时他的班主任斯霞——一位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学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斯霞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学生’有他。怎么会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她,她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斯霞镇静地把上衣口袋的钢笔拿下来,一边递到王强手上,一边说:“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王强紧握住钢笔转悲为喜。这也让周围的同学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王强拥有了老师奖给他的第一支钢笔,自卑感一下子消失了。从此,他勤奋学习,和“三好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原本一次恶作剧造的尴尬局面,就这样在斯霞老师巧妙处理眄化解了。为保护王强的自尊心,打消他的自卑感,用荣誉感激发他潜在的内驱力,斯霞老师勇于承担责任,运用教育机智挽救了即将出理的恶果。这其中包含了斯霞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心。其实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类似的事情也会时常遇到。面对学生的无心之过,我们应该像斯霞老师那样,学会换位思考,敢于承担学生不经意的错误,用满腔的热情去帮助学生渡过那个尴尬的时刻,用真挚的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维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生的自信,还学生一片睛朗的天空。

本文地址:教育案例范文http://www.qqzf.cn/lizhi19855/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