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http://www.qqzf.cn/lizhi15675/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结合区教育局和学校开展“品读好书共铸师魂”读书征文活动,我利用短暂的寒假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问黄埔区法官徐文娟“为何在信访调解上成绩斐然”时,她说是小学班主任杨老师的一句话鼓励她努力、勇敢、奋进。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比如这几年,我任教三个班级数学,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班内差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每天备课备得头昏眼花;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务需要处理。又由于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小,许多事都要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每天认真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其实学生都怕老师,特别是犯错误后,更不敢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这时老师如果大发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静气地谈话,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经常听老师说,我们很尽力,也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抱怨领导的不理解而是要积极思考,班级里尽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较多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对于那部分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他们也会进步的。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篇二:《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性定菜根香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高桥镇小学瞿神尧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篇三:《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篇四:《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励志网http://wWw.qqZf.cN/。“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篇五:《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不同于春节红红火火,读书要心自然凉,要的是专注修心,火候不可太过。

似乎曾经见过,一千年前也许与他品过茶论过学;他对世俗施教对人民的教诲不难看出;看他风情淡雅学富五车书,那和睦之下更没有更深之意。如何想如何做又不温不火,如他是船夫不需钱直接渡河也许还能改变人心修教。

似乎与论语而从他相见,又于于丹更深领悟,更喜欢翩翩君子而不是庄重面孔,孔老夫子为何贤德贤能为何宽宏大量饱含其中,并不是在品书似乎更能亲人,似乎不是诵读而是直接对调,他为讲师,吾为学生,于丹为聚缘人。

妙句不说,精髓片面何处不在,置身仙境之处的人何不尝知道内也如凡尘一般。从偷窥者到胜任只一步之遥,只是否到情到义是否为洒汗好男儿亦或是郎才小书生时代随于变化,本心质不变便天变样,一千年前教书知道又岂是今日草草二十章能理解?解字解意最重要为解心,人又七情六欲但并不会看一字有同样体会,那些感觉岂岂不过千张便收尾?她所之事不可能只出于于丹之口但于丹之说定位他心之所向眼之所见只不过不同之意不同之人领罢。

如何?手捧竹卷书头扎发带盘头嘴里念念有词身旁是等石桌伸出桃园世外桃花缓缓落下,此处美景何处有?志心中心如神明便若斯飞天也不觉如读书来的轻盈,听他谈国家大事何治何说何学何亲,似以为朦朦欲睡安心睡便可,一切如他所说如果能一张嘴说完所有人睡熟无人高议自己飞上一片寂静又岂不是天下太平?

【篇六:《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她把《论语》这部书通过白语化的方式,用许多浅易的故事,把一般人很难懂得的《论语》通过心得的形式来解读,变得通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事的原则。她带领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2000年前的圣人引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着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近了我们心里。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和道理,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事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的更好更实。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恼,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心得,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中的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经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点,对别人就会厚道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别人的过错,可以实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道。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本文地址: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http://www.qqzf.cn/lizhi15675/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