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事故反思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723事故反思http://www.qqzf.cn/lizhi14246/

【篇一:反思7.23】

反思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的种种反应,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智慧和人性,在危机公关方面可以说是稀里糊涂。

7.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去面对这场人间悲剧来说,虽不是切身经历,但足以让人心痛,短短数日,中国高铁连续出现几次事故,而由已这次事故更让人揪心,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也指出这是一场“特别重大事故”。在事件发生后,各大电视媒体、纸媒、网站等从各自专业领域进行剖析,来自社会各方的各种声音也使得舆论成了一锅“八宝粥”。任何事件发生后,需要有人问责、需要去深挖事件原因、需要善后处理……作为受众,需要冷静的思考,现在的国人不缺乏热情,如果能在从业角度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或许在付出如此大的生命代价后,能产生些意义。

微博传媒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令人震撼

在万能微博时代的到来,很显然,铁路当局没有了掩盖或弱化事件的能力,全民直播使得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全民围观,网上开展了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相比3年前的胶济铁路相撞事件的死亡70人致伤416人的代价,此次虽然从生命的数字来说弱于当时,但任何一场以生命而代价的悲剧都足以让当局警醒。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的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大于3年前。

多次重大事件后,传媒的第一时间介入使得妄想遮蔽或掩埋事实真相的动作都是徒劳且让人痛恨的。铁道部显然知道这一现状,我想作为国家部委之一的铁道部,在事发后,显然引入了国务院的危机公关的智库,从后续的姿态来看,的确有幕后智库们的影子和痕迹。

几句不想再看到的话

作为中国体制内的铁路部门,在宣传体制上必然是存在着一些模式化的语句,个人理解某些笔杆子们的无奈。但是在一个公众对知情权越来越高的信息高度传播的传媒新时代,民众对公权机构的透明度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局限于衙门内固步自封,还固守老一套的宣传制度和报道模式应该被“领导们”所摒弃。时代在进步,官员们的整体思维也该从上到下的“清洗”。

仔细看浙江卫视的铁道部新闻发布会直播,同时也看了不同的央视新闻频道和其他几个地方台的同时代节目和报道。有几组我再也不想看到的话:“XX做出重要批示,要求xx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xxx、XX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乘客得到妥善安置,现场情绪稳定……。”诸如此类的话,受众不是傻子,民众们的耳朵也不想在有老茧。粗略的计算了一下,浙江卫视的直播里,共提到了几个层次的领导:“总书记批示,总理批示,副总理要求,省委书记电话指示,省长批示,温州市领导要求,卫生厅长指示……”笔者知道领导们对事故非常关心重视,但在事故发生后,对生命救援和事故原因迫切需要知情的民众,不想再听这样大篇幅的字眼。

“大灾面前有大爱”的后续报道的疑问

25日早上的央视2套读报节目里,是对事故的思考和反问,对于责任的追问,这样的报道是现代传媒时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表现之一。而上午打开网站一看,铺天盖地的正面宣传都体现着一种模式,那就是“大灾面前有大爱”,我承认,现场救援人员的奋力救援,医护人员的拼力抢救,温州市民的献血感动……这些都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人爱心的良好体现。可是,媒体的这样连编累牍的报道,宣传部门对报道的统一口径,似乎在一次次的大灾之后都可以体现这样的影子。

“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这样的口径的确可以缓解敏感的神经和对铁路部门的压力,乃至将这样传媒盛宴引向某个领域,谁也不敢保证,在质疑和网民的声音下,事故的焦点为转向何方。可是每一次的灾难都演变成一种救援表彰,这样的坏事变好事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一次又一次上演励志网http://wWw.qqZf.cN/,作为公众,对于事故原因的拷问以及官方责任等等焦点问题的回避,让人心寒,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如果唤不醒当局对于问题根本的思考和重视,那么这样的事故还将会上演,下一次,受伤的人将会是谁?

作为媒体,传播真相是它的义务和责任,受于体制内的局限和压力,某些媒体不得不这样,尤其是24日当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大报的头条为“中央晋升6上将”,而不见动车追尾事故的踪影,这样的报道似乎让我想到了当年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各大报头版头条,唯独中国的报纸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版块,这是中国媒体的耻辱。如今,“723涌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件”的确比“温州动车脱轨相撞事故”这样的标题显得温和,更容易把公众的视角焦点从动车、高铁这样的字眼里剥离出来,不得不说显得有些苍凉。

警惕网络的民意暴力

全民微博时代造就了网民这股独特而强大的力量,他们第一时间将事件的图片及争相传说的原因报道在网上,并迅速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给予了当局部门释放事件真相的压力,迫使相关部门对于事件作出积极的努力和处理,着实成为中国民间声音的一种强大代表,民间第一次有这样大的民意呼声,且这股民意成为迫使政府部门改变方针政策的一大因素,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网络民意中也体现了些许纷繁复杂的东西,在更多正面的民意呼声下,总有一些怒骂甚至煽动的情绪,我们要警惕网络暴力。任何事件背后,必须有冷静的理智去反思,如果一团热火的转化成全民暴力,这样的声音无法对事件产生正面的作用,只会增加民众与事件当局的对峙和矛盾。中国从来不缺热血和激情,中国也不乏中庸之道,理智二字,需要思索。

此次事件,彰显了铁路部门存在的急进和功利现实主义的风头占了工作重心,对于高铁技术的反思和疑问需要得到铁路部门的重视,对于安全运行这个铁道部门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要深入铁路部门的心中。

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广州东海传播深得危机公关处理的要领,结合以往的经验,总结出5S原则,以供学习与交流

一,承担责任原则

二,真诚沟通原则

三,速度第一原则

四,系统运行原则

五,权威证实原则

希望此类事故再也不要发生,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尽快康复。

【篇二:反思723】

723涌温动车事故因众多的疑点,将铁道部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众陷于情绪化的悲愤之中,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公信力也受到空前的质疑和挑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带病亲临事故现场,探望伤员、哀悼死难者、召开记者会等一列活动给群情激愤的公众情绪带来暂时的舒缓和蔚籍,但事件的最终平息则有待真相的公布。

从截止目前的事件过程来看,723涌温动车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除了反思事件本身外,对政府和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的反应也值得深刻警醒。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女主人翁伊丽莎白对新来的邻居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后来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个故事在政府和公众的互相审视和评价中值得借鉴。

政府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对人民生命、利益、情感的尊重,检验的是执政理念,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考验的是执政能力。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者首先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姿态,少一些“没有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是一个奇迹”、“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的雷人之语,多一份人文关怀和务实亲民的作风。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少68人死亡,超过250人受伤;10日晚,一列火车在车轨被炸后脱轨,100多人受伤。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09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社会进步不能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也一定不会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公众在呼吁政府等一等人民的同时,能不能也给政府多一份包容和信心?

媒介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应有平滑和缓冲功能。从政府的对面看,媒体仍属于广义公众的一部份,但他比普通公众更有张力和“溢出效应”,媒体的言论和观点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追求真理和真相是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但在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同时,能不能首先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下表达的语调。成熟的媒体和媒体人除了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外,在大是大非面前处变不惊的自我抑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舆论必需把握批评的尺度和取向,批评促进进步,但不可让批评沦为情绪宣泄和个性张扬的牺牲品,如果这样,也许政府进步了,但整个社会将在情绪化的边缘中深陷倒退。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篇三:反思723】

723涌温动车事故因众多的疑点,将铁道部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众陷于情绪化的悲愤之中,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公信力也受到空前的质疑和挑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带病亲临事故现场,探望伤员、哀悼死难者、召开记者会等一列活动给群情激愤的公众情绪带来暂时的舒缓和蔚籍,但事件的最终平息则有待真相的公布。

从截止目前的事件过程来看,723涌温动车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除了反思事件本身外,对政府和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的反应也值得深刻警醒。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女主人翁伊丽莎白对新来的邻居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后来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个故事在政府和公众的互相审视和评价中值得借鉴。

政府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对人民生命、利益、情感的尊重,检验的是执政理念,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考验的是执政能力。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者首先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姿态,少一些“没有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是一个奇迹”、“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的雷人之语,多一份人文关怀和务实亲民的作风。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少68人死亡,超过250人受伤;10日晚,一列火车在车轨被炸后脱轨,100多人受伤。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09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社会进步不能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也一定不会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公众在呼吁政府等一等人民的同时,能不能也给政府多一份包容和信心?

媒介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应有平滑和缓冲功能。从政府的对面看,媒体仍属于广义公众的一部份,但他比普通公众更有张力和“溢出效应”,媒体的言论和观点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追求真理和真相是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但在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同时,能不能首先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下表达的语调。成熟的媒体和媒体人除了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外,在大是大非面前处变不惊的自我抑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舆论必需把握批评的尺度和取向,批评促进进步,但不可让批评沦为情绪宣泄和个性张扬的牺牲品,如果这样,也许政府进步了,但整个社会将在情绪化的边缘中深陷倒退。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篇四:对723反思】

我们的国家怎么了?我们的媒体怎么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不是在出现特大事故的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是不是要“统一口径”!一句“雷劈”就能道出事故的原因?!在事情发生后我不知道铁道部的指挥中心在干神马!我相信如果我们的铁路工作人有那份责任心,如果我们的应急制度健全,像723这样的惨案完全可以避免的吧!杀人者,人必诛之!

我们的专家告诉我们自然灾害导致的公共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有前车距离测量自动减速系统,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为什么这个高的速度下不给动车配碰撞气囊呢励志网http://wWw.qqZf.cN/,为什么要专门设计一种脱轨系统,防止碰撞呢?自主研发真的这么值得骄傲吗?且不说核心机头部分用地是西门子技术,单听自主二字,恐怕国人已经开始质疑安全保障了吧。我们国家花了三倍的钱买到了让国人为之“骄傲”的高铁!而对于自身的应急指挥系统却疏于管理,指挥中心的领导们可能在事故发生时还在抱着“郭美美”等尽享人间之乐吧?!可怜的死难者,替你们缅怀,鸣冤!

前一段日子坐动车回南京,在看到刚刚建起的南京南站,看到这座被称为是亚洲第一大站后真是唏嘘不语,着实佩服当权者对于政绩和幕后既得利益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听叔叔说这个庞大的工程本该9月份交工运营,现在是为了像党的7。1献礼把工期提前了。果不其然,在之后没两天的新闻报道中,“南京南站”以下雨漏水和相应的公共设施不健全等消息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而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恐怕没有一家媒体敢说真话吧?!

从南京回北京的途中我中途在济南下车回家看望父母,就在回去的汽车上我听到几个铁道职工的谈话,他们说“中国铁路企业负债约为1。8万亿,一个高铁毁了两代铁路人”其实我当时想,岂止是两代铁路人啊!高铁的钱难倒不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因为最近“高铁”的事故频发他们说现在上面领导非常非常的重视。

本文地址:723事故反思http://www.qqzf.cn/lizhi14246/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