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成功大师 | 网站:www.qqzf.cn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qqzf.cn/lizhi13242/

【篇一:2013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420.14亿元,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1.79亿元,增长10.8%(按可比口径增长1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6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887元,增长12.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6%。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改善营商环境,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内需拉动明显增强。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发展平台招商,拓展投融资渠道。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投资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优质项目进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4.55亿元,增长18.5%。组织广货展销活动,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新兴消费市场,汽车消费逐步回暖,时尚消费持续兴旺,网上消费增势迅猛。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优化消费环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2.85亿元,增长15.2%。

外需市场保持稳定。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认真落实促进外贸发展政策,优化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外经贸稳定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外商投资商业保理业试点,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发展取得突破。全年商品出口总值628.06亿美元,增长6.6%;实际使用外资48.04亿美元,增长5%;服务贸易总额567亿美元,增长41%;服务外包业务增长22%;对外投资增长1.8倍。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暖区、暖企、暖项目”活动,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审批代办、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基本完成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制定和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出台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9”政策文件,实施《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优化投资环境。试点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两建”工作,完善“营改增”配套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广州三度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发展理念,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质发展平台,提升科技含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下转A6版)

(上接A1版)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制定《广州市加快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为1.5∶33.9∶6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63.89亿元,增长13.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一批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558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会展业持续活跃,展览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不断壮大,新认定总部企业89家。旅游业稳步增长,总收入2202.39亿元,增长15.2%。工业发展稳中提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10.24亿元,增长12.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43%,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16.3%。广汽集团入选“世界500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7.8%和17.1%。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认定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农业平稳发展,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2.7%。新兴业态亮点纷呈,聚集52家产值超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商企业交易额超万亿元。

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坚持把战略性发展平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构筑“2+3+9”平台体系。加大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投资强度,重点推进市政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向新城区延伸。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建设启动,蕉门河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新知识城吸引近百个高端项目进驻,科学城功能进一步完善,生物岛建设加快推进。花都中轴线北部启动征拆,从化新城起步区完成征地工作,增城挂绿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国际金融城开工建设,海珠生态城启动十大项目,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土地征收基本完成,南站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试验段动工建设,花地生态城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国际健康产业城、空港经济区、国际创新城、黄埔临港商务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按计划推进。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创建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创新机制日趋完善。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留交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增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全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新增1家国家质检中心。“广州光谷”建设重启。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6家,孵化面积410万平方米。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97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156件、增长23.8%。

(三)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等功能建设为着力点,把优化环境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推进“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完成平台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22个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1142个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了新型城市化规划体系。“三规合一”成效显著,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128.8平方公里。开展节约集约用地量化评价,实施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亿元GDP消耗土地减至0.83公顷,比2011年下降58%。开展国土管理改革试点,节约建设用地8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发展空间。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获省委、省政府“四年大发展”考核验收第一名。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一轮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基本完成新建或在建的284公里地铁、208公里高速公路征地、借地和拆迁任务。推进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楼开工建设,开展机场噪音区治理,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200万人次,居世界前10位。加快建设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31万标准箱,居世界前列。加快推进贵广南广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建设,广州火车北站、南站和新塘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加紧推进。地铁6号线首期开通运营,在建的6条地铁进展顺利,新建的7条地铁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开工建设。海珠桥维修工程完工。凤凰山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猎德大道北延线等项目有序建设。新投放公交车500台和出租车1500台,新开通公交线路50条,新建公交专用道50公里,优化开通新水巴航线12条,完成25个交通拥堵点治理,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电网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推进。儿童公园、儿童医院、老人院、福利院等惠民设施加快建设,176家社区金融服务站顺利完工。南汉二陵博物馆、大小马站书院街、南粤先贤馆、海事博物馆等建设全面展开,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历史城建项目工程结算扎实推进。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实施花城绿城水城规划,新建成300公里绿道和156公里景观林带,3个岭南花园和2个森林公园对外开放,完成19条高快速路、国省道的95个出入口和7条铁路景观整治。广州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称号。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石井河截污、猎德涌改造、荔枝湾涌三期、东濠涌二期等河涌治理工程顺利推进,番禺金山湖、花都湖一期、南沙湿地二期建成开放,增城挂绿湖、天河智慧东湖、凤凰湖、广州北江引水、北部水厂一期、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西郊沙滩泳场二期、海珠湿地二期、广州水博苑等工程加快建设。增加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供应量,天河区建成无燃煤区。推进空气污染综合防治10大行动,控制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天,比上年增加4天。

城市更新管理加强。按照“政府主导、利益共享、储备优先、成片开发”的原则,推进“三旧”改造,审批19个改造项目,总面积1.82平方公里,新增经营性用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1.4平方公里。“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建设取得进展。115项烂尾楼、烂尾地、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项目基本得到解决。完成农村泥砖危房改造10118户和城市零散危房改造9.88万平方米。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力度,拆除违法建设140万平方米、违法户外广告招牌12万多平方米,查处违法施工1926宗。推进新一轮314个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推广越秀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加强黄埔区“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民生为先、底线思维,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市本级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经费46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2%。全力兑现十件民生实事,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文化惠民等事项超额完成。破解垃圾围城取得进展,一批收集、运输、处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投入使用,资源热力电厂规划建设取得突破。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着力保障就业,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帮扶22.09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75万人励志网http://wWw.qqZf.cN/,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资助标准每年320元以上,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91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近130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30元提高到150元。新增申领社会保障卡440万张。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4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提高到505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为20万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动工兴建1.2万张养老床位,新建成40个日间托老机构。落实中央和省房地产调控措施,筹建保障性住房18110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418户。设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平安广州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市受理刑事、治安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8.1%,广州荣获全国综治工作“长安杯”称号。全面推进“食得放心”城市建设,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4672宗,破获食品药品类犯罪案件657宗。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强化。

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发展,公办幼儿园占比超过3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超过50%。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1028所,覆盖率为99.9%。大学城提升计划进展顺利,广州教育城一期加快建设。开展新一轮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重点文物修缮工作抓紧推进。举办广州艺术节、第六届中国国际漫画节、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取得好成绩。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类3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开通全市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广州地区38家大型医疗机构接入统一预约挂号系统。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不断优化。新建一批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优惠人数约550万人。广州职业足球夺得亚冠联赛冠军并蝉联中超冠军。举办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与温哥华、伯明翰、里昂、布里斯托尔、法兰克福、汉班托塔等友城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我市行政首长连续3届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联合主席。

城乡一体扎实推进。规划建设8个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0家。建立“菜篮子”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3个蔬菜标准园、5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4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养猪场,国家华南亚热带良种奶牛繁育中心落户从化。市、区财政投入7.5亿元建设14个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9万亩,实现全市集体土地登记全覆盖。在430个贫困村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站、“三资”交易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民普法、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梅州、清远、湛江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面启动。对口支援帮扶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成效明显。国防动员、打私和海防、双拥和优抚安置、民族宗教、司法行政、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侨务、对台、贸促、口岸、应急、气象、地震、民防、审计、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大力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办好议案决议和建议提案。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人大议案决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1005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推进2012年两件议案决议的办理落实,加快“珠江黄金岸线”建设和城市废弃物处置利用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2013年1号议案决议,制订《广州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办法(试行)》。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行政立法工作,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审议通过政府规章9项和规范性文件30项,清理行政处罚职权3138项、行政审批职权391项,办理行政复议1112宗。推进3705项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公开。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市政府召开全体会议4次、常务会议48次、市长办公会78次。在全国首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和市规委会议事现场直播,建立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制度。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加大对政府合同的审查力度。加强复议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层级监督。广州分别被《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评为第一名。130户市属国有企业全部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基本完成。

大力转变政府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市性会议比上年减少37.5%,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发文比上年减少16.7%,考核检查评比表彰项目减少71%。设立机关作风“曝光台”、“回访台”和“排行榜”,在10个民生部门开展公共服务廉洁工作,促进政风行风好转。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预算审查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三级政府“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压减部门公用经费5%、经常性专项经费30%,努力建设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和衷共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不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风险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乡之间和城区两个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转变职能不够到位,一些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勤政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政策利好增多,有利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攻坚,砥砺奋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增创发展新优势,抢占经济制高点,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创新社会治理,更加注重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为民,用心做事,认真落实100项重点工作和100项重点工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商品出口总值增长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1%和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实施《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努力增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新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城乡发展一体化新优势、社会发展新优势、文化发展新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新优势。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大国资”监管模式,优化国资布局,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坚持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企业股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和航运交易市场,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卫生与计生、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机构。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改革和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法定机构试点。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铺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企业投资备案制,提高行政效率。

深化治理机制改革,推行政民协同善治。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制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健全重大社会决策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推动村居治理创新,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和自治章程治理制度,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完善“村改居”社区管理机制。强化村民自治制度,推动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事务三分离。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培育、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机制。

学习先进城市经验,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争取服务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推进中新知识城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放开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与友城交流合作,办好第二届“广州奖”和中国国际友城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完善穗港、穗澳合作机制,加快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依托航空枢纽、高铁和高速公路,拓展桂、黔、湘、赣、闽腹地,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省会龙头作用,加大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力度,加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梅州、清远、新疆疏附对口帮扶工作,做好对湛江、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的挂钩扶贫工作。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大力推进136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年度投资1090亿元。推进汽车新项目、液晶显示、电子商务、互联网、通信导航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投资领域探索设立负面清单,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改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9”政策文件,提供全方位政府公共服务,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或代办机构,遴选一批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纳入重点库,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为民营企业开展股权登记、托管、查询等服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营银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广州基金投资运作,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出台鼓励工业设计、融资租赁、健康服务、游艇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优化消费环境,打造16个都会级商圈,提升16个区域级商圈功能,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力促广货“中扩北上西进”。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市级公共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全力发展重点产业,突出重大平台招商。认真落实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全力发展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十大重点产业。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和统筹协调,创新产业集群招商、联合攻关、聚集发展思路。加强平台招商,创新开发模式,实施分类扶持政策,引导重点产业向重大发展平台集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2+3+9”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和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瞄准全球1000家行业龙头、国内1000家知名企业,建立招商引资目标库,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广州。加大资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十大重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力争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3800亿元。加快萝岗日化和黄埔石化产业基地、南沙中船海洋工程装备、番禺和花都南车轨道交通装备、白云机场飞机维修基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发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支撑作用,推动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和云安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岛、广药白云基地一期和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建设。抓紧引进广州民营科技园新材料龙头企业。加强“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制定碳排放交易实施办法,加快太阳能和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带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进大罗珠宝城、狮岭皮革皮具城、新塘牛仔城等升级改造。优化琶洲会展区规划设计。加快广州民间金融街三期建设。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时尚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创造条件申报自由贸易园区。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R&D占比。改革科技服务与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作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质检中心、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达到70个。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新增20家创新型企业和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发展计划,争取孵化器数量达85家、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中新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动高技能人才精工项目和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以自主关键技术为核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加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州质量”、“广州标准”的影响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善政惠民维护公平正义

对照先进城市标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升华南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中心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落实大学城提升计划,推进广州教育城建设,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做好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弘扬传承岭南文化。办好“一区一品牌”民俗文化活动。建设“四馆一园”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华侨博物馆、粤剧博物馆、西关泮塘建设。试点建设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改造。组织文艺院团送戏下基层。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培育国有骨干文化单位和领军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市第八人民医院二期项目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医疗服务业,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完善落实基本药物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推行基层首诊,建立基层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完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和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国家和省“单独二孩”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推进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物业管理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气象现代化,强化气象为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海防、打私、侨务、对台、应急、地震、民防、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确保底线民生。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提升就业援助服务精细化水平,加强失业形势动态监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资助力度。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加大养老机构建设统筹力度,实施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政府补贴,支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体系,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和扩大对来穗人口的公共服务,落实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和落实科技兴农政策,鼓励农村金融创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推进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抓好5个万亩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10个蔬菜专业村、1个现代化奶牛场等市内“菜篮子”基地建设。推进市外“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做好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集体经济规范管理。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配套政策出台和流转试点工作。完善农民宅基地制度,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机制。推进解决从化、增城历史留用地欠账问题。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发展成果惠民。一是保持就业稳定。帮助1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5万名以上本市持培训券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以上,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二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1000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00户。三是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完成1000家中小学校(职业中专、技工院校)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四是加快清洁能源改造。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0万户。完成1000台燃煤燃重油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五是改善公交出行。新增投放公交运力500台、公交线路25条、公交专用道50公里。六是整合政府非紧急类服务热线为12345。实现热线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打造“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七是改善老人、妇女和儿童福利条件。改造和新建400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免费为全市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推进“1+12”儿童公园建设,一半以上儿童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八是实施特殊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计划。研究开发特殊教育专用教材学材1套,建设随班就读指导中心2个、随班就读资源室24间。为各区12所特殊教育学校各配置特殊教育专用教学器具、仪器1套。实现残疾儿童义务阶段教育“零拒绝”。九是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建设30个小型足球场。推进36个街镇“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国民体质监测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试点工作。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和优惠时段分别由每周10小时增加到14小时。十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免费安排群众文化活动1500场、艺术进校园20场及发放惠民文艺演出、节展及展览等文化活动门票10万张。推进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实现广州市广播、电视第一套节目在行政区域达到90%以上的覆盖率。

(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调整完善城市功能

强化规划功能引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控规的实施,应用“三规合一”成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生态用地保护,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优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严格落实产业用地标准,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政策,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与产业升级、土地节约集约和储备、住房保障、文物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完善和用足用好用活“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政策,集中开展成片“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城、广钢新城、大坦沙、黄埔临港商务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改造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推进“三线入地”,推进水、电、气、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均等化。积极推进“珠江黄金岸线”建设,加快“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建设,启动罗冲围综合整治,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大执法力度,遏制违法建设。

强化交通功能引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白云机场第三跑道、第二航站楼建设和噪音区治理,开展商务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南沙港区集装箱三期、深水航道拓宽、散货码头等工程建设,推进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完成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加快地铁5条续建线路、6条新开工线路建设。完成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推进大广、广明、凤凰山隧道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同德围南北高架路、洲头咀隧道、流花湖隧道、空港大道二期、花城大道东延线、猎德大道北延线、黄埔疏港道路、海珠环岛路等市政项目。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建成2个公交站场和100座公交候车亭,完成15个交通拥堵点整治,加强公交与地铁、BRT线路衔接。强化中心区与高快速路网、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推进3座50万伏变电站等电网工程落地,加快输气工程建设。

(五)继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丽生态广州

建设花城绿城水城,展现城更美水更清。加快岭南花园、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和碳汇林建设,新建绿道300公里。落实省政府水环境治理目标,开工整治石井河、流溪河、白坭河等19条广佛跨界河涌及市区部分河涌,开展对已整治河涌的复查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建设东濠涌深层隧道试点工程。抓紧推进石榴岗河水闸、北部水厂一期、石井净水厂和广州北江引水等工程建设。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天河智慧东湖、凤凰湖、增城挂绿湖、西郊沙滩泳场二期、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海珠湿地二期、广州水博苑和长洲岛新担涌水闸工程建设。划定生态控制线,完善经济补偿机制。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按照珠三角大气环境治理要求,加强空气环境治理。全面使用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淘汰营运黄标车7000辆,高污染汽车限行范围扩大到528平方公里,严控冒黑烟和排气超标车辆上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执法检查。推进燃煤电厂技术改造。加快新能源利用设施建设。加大车辆使用新能源力度,发展电动汽车。强化对餐饮业油烟的排放控制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严肃查处违规排放企业。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运输。完成第二批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多功能中转站。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健全建筑废弃物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建筑废弃物前段源头减量、过程监督控制、后端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加快落实资源热力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填埋场等设施建设。

建设文明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成第二批27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和验收任务,开展第三批创建点选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体系建设。

(六)用心做事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为民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务实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落实重大决策之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坚持依法办事,严格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建设勤政廉洁政府。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加强政府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体系。扩大行政决策公开领域和范围,探索推行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系列要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强化重大项目经济责任和绩效审计。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梦想创造奇迹,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广州,必须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广州人民的期待和梦想,为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而倍加努力工作!

【篇二: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贸出口和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各项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复杂形势,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统筹谋划发展战略,坚持为民,用心做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力推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0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11.1%。各项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资和帮扶企业工作力度。落实市领导对口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制度,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现场会,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758.39亿元,增长10.1%。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会和“百家知名企业羊城行”等招商活动,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增至232家。深入开展“暖企、暖区、暖项目”行动,协调解决企业用电、融资、用地等问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精心组织“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国际美食节、国际购物节等展贸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广州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7.27亿元,增长1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促进对外经贸与交流合作。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大力拓展招商引资。预计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5.7亿美元,增长7%。服务贸易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商品出口总值约590亿美元,增长超过4%。加强和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的交流合作,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成功举办“一奖两会”,扩大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努力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成立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实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发展。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全国专利执法绩效考核中我市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二)“三个重大突破”取得积极成效。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贵广和南广铁路广州段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广珠铁路建成通车。地铁六、七、八、九号线和广佛线抓紧建设,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初步完成第二机场规划选址论证。增从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大广高速广州段项目开工建设。广州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800万人次。智慧广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广州战略与实践获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大会奖。战略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发挥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开业运营。总部企业集聚发展,会展业持续活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唯品会、环球市场、欢聚时代3家电子商务企业在境外上市,黄埔云埔电子商务园区被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保持兴旺。“广州价格”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木材(鱼珠)价格指数等成为行业风向标。预计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80亿元,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6%。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东风日产花都第二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越秀区创意大道等8个项目完工,LGD8.5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建设。8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91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20%,广州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集中力量推进27个市级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起步区建设前期工作同步展开,番禺区、南沙区行政区划调整顺利进行。出台《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优质项目加快进驻。广州国际金融城、白云新城、白鹅潭商贸文化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天河智慧城等重大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州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广州超算中心、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广州国际创新城等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三)城乡建设管理取得新进步。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日趋完善。实施“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推进“三规合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完成南沙新区、海珠生态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等示范区规划,完善了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生态城市、水系岸线、供电、供水等专项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广州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城市。成立市土地管理委员会,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土地执法和耕地保护,顺利通过国家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出台《广州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历史遗留房地产证办理工作基本完成,十区13361亩历史留用地98%已完成兑现或上报用地报批材料。万亩果园“只征不转”,开创生态用地保护新模式。建成数字广州地理空间框架,获得“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称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空气污染综合防治10大行动。新增19个空气质量监测点,按新标准全面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中山大道BRT试验线获联合国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环保“灯塔奖”。完成21个城市花景和158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推进岭南花园和十大森林公园建设。加大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广州北江引水、万绿湖直饮水等工程取得进展。实施80公里江海堤防加固达标建设和13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东濠涌二期、荔枝湾涌三期等河涌综合整治,启动城市深隧系统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抓紧解决“水浸街”和污水处理问题。海珠湿地一期、西郊沙滩泳场建成开放,南沙滨海公共沙滩改造升级,云岭湖、金山湖全面完工。城市更新改造取得新进展。完善“三旧”改造政策,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主导,突出公共利益。落实市人大1号议案决议,推进珠江黄金岸线改造与建设。成立同德围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同德围综合整治10项工程全面铺开。开展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开工建设。交通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按照“建、增、管、限”思路,启动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70公里公交专用道,完成27个交通拥堵点治理。推进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试验段规划建设。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新增停车泊位约4.5万个。破解“垃圾围城”取得进展。落实市人大2号议案决议,完善政策法规,广泛宣传发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一批资源热力电厂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等建设改造项目全面铺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开展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工作。持续整治“六乱”,设立流动商贩疏导区124处,安置疏导流动商贩近10万人。严查严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力度加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开展10个名镇、25个名村创建工作,完成了302个项目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1家,实现“农超对接”、“农校对接”70多家。

(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去年市本级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投入385.1亿元,占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5.2%。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建231家平价商店(专营区),扶持种养基地和冷藏设施建设项目98个,为16.7万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341万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到2614元;城镇平均低保标准从467元提高到53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从377元提高到467元;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从当地低保标准的1.2倍提高到1.5倍;“六类老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提高100元。市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项增至11大项,1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全部完成,免费为10万户家庭提供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救助限额提高到每人每年14万元。普惠型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资助得到落实。筹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新增解决1579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以下提高到15600元以下,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4亿元,帮扶20.22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广州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对北部8个山区镇进行帮扶,被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开工建设87个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新开通50条公交线路。22个人行过街天桥加建雨篷项目全部完工。建成15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39个部门的571项事项接入市民网页,为55个社区装配自助金融终端设备。50个文化广场、288条健身路径、127个篮球场、9项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完工。建成绿道312公里,总里程达2174公里,居全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898元,分别增长11.4%和14%。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巩固提高教育创强成果,越秀区被确定为省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荔湾区、海珠区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天河区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改革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市财政投入学前教育超过3亿元。启动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及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全面完成,校车及校园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与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广州教育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医疗服务圈。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优惠开放,我市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广州职业足球卫冕中超冠军并夺取足协杯桂冠,职业羽毛球夺得全国超级联赛冠军,成功举办116项国际和全国体育比赛。国防动员工作得到加强,打击走私和海防工作取得新进步,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推进,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羊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扎实推进,优生优育水平不断提高。越秀区光塔街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应急、气象、地震、民防、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修志、仲裁等工作得到加强,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我市在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成绩优良。“团一大”纪念广场、广州新图书馆、农民工博物馆建成开放,南越王宫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第6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第1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第5届中国国际漫画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广州大典》编纂和出版工作加快推进。对口帮扶和“双转移”工作成绩突出。圆满完成对口帮扶梅州、茂名、阳江扶贫开发“双到”三年工作任务,涌现出郭建南同志等一批先进典型。广州与梅州、阳江、湛江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新疆疏附工作受到自治区表彰,对口支援帮扶西藏波密、重庆巫山和广西百色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开展幸福社区和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工作。“一队三中心”全面挂牌。黄埔区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取得成效,南沙区、越秀区等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验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新登记数同比增长30%,社工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发展。

(五)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制定系列政策文件,为改革创新注入强大动力。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自来水价格改革和电梯监管改革。全市停征行政性收费17项,为企业减负近2亿元。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进一步压缩,网上办理范围逐步扩大。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市3306个单位完成了分类改革任务。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决议、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办理质量和效率有新的提升。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重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全年市政府召开全体会议4次、常务会议49次、市长办公会83次,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审议通过政府规章24项和规范性文件48项。实施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后即时新闻发布和市政府领导定期新闻发布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性“大排查大评估大化解”活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明显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和纠风工作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工作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廉洁广州建设扎实推进,成立市预防腐败局,建设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平台,惩贪治腐力度明显加大。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广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快,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创新发展能力不强,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国资管理有待改进;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待加强,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管理滞后,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民生福利水平与群众期待仍有一定距离。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坚持为民,用心做事,科学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努力建设低碳、智慧、幸福的美丽广州,力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商品出口总值增长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4%、6%和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全面实施新型城市化“1+15”政策文件,认真落实100项重点督办工作、10大产业项目、10项重点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加快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北部空铁联运国际交通枢纽中心和南航飞机维修基地建设,启动白云国际机场第四、五跑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和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推进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南沙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加快广州东部、北部、南部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做好穗莞深、广佛环线、广清城际轨道项目资金筹集和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国家批复同意的地铁线路可研报告报批进程。实现六号线一期开通运营,推进7条地铁工程建设。建设海珠区环岛路和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试验段项目,建设黄埔疏港道路网络工程,推进打通一批断头路建设,加快洲头咀隧道、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凤凰山隧道、新洲至化龙快速路、花城大道东延线、猎德大道北延线等工程的规划建设,开工建设新广从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和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推进大广、广明高速公路建设。做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户、TD-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能源保障设施,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电网建设加快推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实施企业上市“双百”工程,推进“双转移”和第三批“退二进三”工作。制订优惠政策,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壮大六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中心城区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试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加快自主品牌轿车研发和品牌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进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整车项目首期工程、广汽丰田增加产品类型项目、广汽乘用车工厂产能扩建项目、东风日产纯电动汽车项目、黄埔新材料产业基地、白云民营科技园、南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依托广州东、北、南的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建设会展副中心。加快广交会展馆四期扩建,建设广交会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琶洲会展企业孵化基地。实施产业金融发展工程,力争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0家、股权投资机构30家。大力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做好民间金融街二期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打造民间融资“广州价格”。抓紧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起步区建设,做优做强广州航运交易所,争取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引进一批股权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完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发展。加大电子商务扶持力度,重点推进黄埔、荔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区、老字号一条街、白云新城等一批商贸区建设,提升广州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国际服装节、国际皮具节、国际灯光节等节庆活动的全球影响力。办好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实国有资产,加强资产统一监管,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国企改制上市,加快资本化、证券化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企管理。鼓励优势国企“走出去”发展。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强政策扶持,安排专项奖励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扩大民间投资,落实放开民资投资领域的实施细则和民营投资产业导向目录。积极构建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力度,努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筛选一批行业骨干民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扶持民营企业上市。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大力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组织企业赴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参展,争取新建1至2个海外商贸中心平台,努力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积极落实CEPA补充协议,把握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继续推进广州马术场建设。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依托,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继续加强与世界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深圳的合作,落实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配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考核验收工作,力争获得优异成绩。

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把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作为广州1号工程。抓紧完善南沙新区规划体系,启动明珠湾区起步区建设,推进南沙新区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招商和项目筹建。建设海珠生态城,做好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启动区、安置区规划选址和土地收储工作。加快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省级LED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及物联网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九大创新型产业发展区、九大功能性发展平台建设,启动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认定工作,打造一批战略性产业集群。

(二)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广州超算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市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广州高新区各园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等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设立和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落实支持科技企业成长的相关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发明创造。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围绕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国际生物岛,实施一批生物和健康技术重大项目。加快新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新医药与高端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成以协同创新为引领的自主创新体系。

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充分发挥“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实施“红棉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珠江科技新星培育计划,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创新“3+N”主题办会模式,不断提升广州留交会人才集聚效应。建设特色专业学院、技师学院,培养企业发展急需人才。鼓励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试点,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双向交流,支持知识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建设和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工作,加快南沙新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

提升城市质量竞争力。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激励制度,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增强“广州质量”、“广州标准”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全面推进“三规合一”工作,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与实施。深化完善都会区功能规划,开展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三大区域性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编制全市114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继续推进名镇名村和中心镇建设。发展绿色建筑,传承岭南建筑文化传统。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开展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推进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低丘缓坡用地开发等创新试点工作。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加快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土地交易平台,规范土地出让工作,提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成片改造、配套优先、分类处理、节约集约”,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低效、闲置用地,提高集体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继续推进解决从化、增城历史留用地问题。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村民住宅的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严格保护耕地,实行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企业集群发展。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制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探索推动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选择具备条件的镇(村)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村),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集聚区和金融服务站。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共富行动计划,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城乡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市四级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医保差距。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基层和外来务工人员。

(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倾力打造花城绿城水城。保护自然山体水体,打造生态保护区。推进一批岭南花园、森林公园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门户景观、带状绿地、立体绿化等建设。继续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生态景观长廊。推进海珠生态城、芳村花地生态区、长洲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试点建设东濠涌深隧排水系统工程。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全面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进荔枝湾涌三期、东濠涌二期、石井河截污工程建设和猎德涌升级改造,推进花都湖、增城挂绿湖、智慧城东湖、黄埔龙头湖和万绿湖直饮水、广州北江引水、北部自来水厂等工程建设,整体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入发掘水文化,推进水博苑建设,形成“海、江、涌、湖、园、林、城”的整体景观格局。

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加大力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深化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治理,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改造。推广使用粤IV标准车用柴油,对柴油车实施国IV标准。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强化餐饮业油烟综合整治、扬尘污染控制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防治港口船舶交通废物和废气污染。加快广州市环境监测与预警中心建设。

(五)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免费为10万名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服务。免费为我市户籍及在我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市外户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二是提高养老服务和医疗救助水平。新建40个日间托老机构(项目)。动工兴建1万张养老床位。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投入1500万元为约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三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15%以上。四是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向1500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完成2012年在册城市零散危破房9.8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完成1万户农村泥砖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开展以北部山区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五是促进就业增长。投入4.6亿元就业专项资金,帮助1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2万个公益性公共服务岗位,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发放8万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六是加强“菜篮子”和食品安全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创建3个蔬菜生产标准园和3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启动市食品生产企业检测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70家、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2条。七是促进公共交通发展。新增投放500台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20条、水上巴士航线3条,新建和改造水上码头5个,新增新建公交专用道50公里。八是完善群众文体设施。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安排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专业演出20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3万场、展览150场。进一步加大市属公共体育场馆亚运赛后惠民开放力度,享受优惠进场人数较2012年增加10%。新建100条健身路径、50片篮球场、50个社区体育活动室、26个幸福社区体育设施、9项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增300公里绿道。九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项目。推进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40座,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200辆。十是推进社区金融服务。在全市100个社区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点,统一社区金融服务标识,布设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全面提升社区金融服务水平。

(六)大力加强社会建设

完善公共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着力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发展,加强中小学教育均衡特色发展。发展老年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辐射,提升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教育质量。加快建设广州教育城,打造职业教育基地。统筹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推进广州教育国际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完善公建配套设施。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加快市、区(县级市)医疗设施建设,开展增城市、从化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加强职业病防治,倡导阳光健康生活方式。推进中医药强市和卫生信息化建设。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全民共享普惠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扩大分类救助范围,将贫困家庭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等群体纳入分类救济范围。推进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加快广州爱心公园等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

深入开展平安广州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流动人员与出租屋服务管理。深入推进严打整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推进“两建”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打造“食得放心”城市。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严厉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济安全。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打造幸福社区和美丽乡村。完成26个幸福社区和14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启动300个幸福社区和122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完善街道“一队三中心”体制,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覆盖到每个镇。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优化社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健全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深入实施街道基础设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扶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推进长者中心建设。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开展,扶持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办好广州国际马拉松、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实施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三防”工作水平。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做好海防、民防及打击走私工作。推进气象现代化。加大援疆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侨务、对台、统计、档案、保密、参事、文史、修志等工作。

(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和“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道德领域专项教育和治理,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志愿者之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水平。

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工作,以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古村、沙湾古镇、西关广场等载体为依托构建大型主题文化区。建设十三行商埠文化街区,再现“十三行”历史风貌。建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暨大小马站书院街和北京路广府文化核心区。擦亮“迎春花市”品牌。抓紧推进南汉二陵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海云寺、南粤先贤馆、潘鹤雕塑艺术园、三元里抗英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一园四馆”规划选址。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重点革命史迹的文化内涵。加大对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美术等传统艺术及“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完成《广州大典》编纂工作,修编《广州文化遗产汇编》。(下转A7版)

(上接A6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实施文化发展品牌战略,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办好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重大文化活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名人培育,打造广州文化品牌。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上半年完成各区(县级市)大部门制改革。积极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和法定机构试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文化和卫生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开展荔湾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南沙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改革试点。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区、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推进综合执法、市场监管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认真实施《广州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和公众征询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入推进“同心工程”,拓展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努力畅通依法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推动网络问政,确保市民合法诉求、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狠抓工作落实。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阳光行政”,有效提升政府善治能力,以诚信政府建设带动诚信社会建设。加大各领域防治腐败力度,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纠风和专项治理,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各项民生事务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提高政务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广州的新发展,是时代和全市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实事求是,励精图治,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广州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工作!

本文地址: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qqzf.cn/lizhi13242/
  • 分页:12下一页
  • 相关文章